青海省河南县探索有机畜牧业发展之路

来源:新华08网  2011-09-20 09:20

新华08网北京9月20日电(记者陈瑜 王大千)青海省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位于青藏高原和三江源地区,作为省级贫困县,该县牧民增收渠道较窄,产业发展单一,但这里却拥有三江源地区最好的草原。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倡导生态畜牧业的基础上,河南县围绕“草肥牛羊壮”的自身优势,又往前迈了一大步——发展有机畜牧业。目前,河南县已经成为了三江源区有机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核心区,并被列为青海省有机畜牧业试点县和国家第三批有机食品生产基地。

--传统畜牧业发展滞后倒逼贫困县升级有机畜牧业

畜牧业是河南县的支柱产业,但是由于传统畜牧业科技含量低,产业链短,生产要素大量外流,畜产品附加值不高,牧民增收缓慢;同时传统的游牧方式又使牲畜超载严重,加剧了草场日益退化,草畜矛盾突出。更为重要的是,河南县处于三江源地区,随着三江源生态保护工程的深入开展,牲畜数量必须控制,这势必导致河南县畜牧业大幅度萎缩。“河南县的传统畜牧业已经走到尽头,解决好生态建设与牧民增收协调发展是一大难题,我们一直在寻求一条为草场减压增效的出路。”河南县畜牧局副局长、有机畜牧业办公室主任扎西告诉记者。

随着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绿色食品消费备受关注。据相关数据,世界上的有机食品仅占食品市场份额的2%左右,我国有机食品仅占国内食品市场约1%的份额,市场潜力很大,其价格也是同类普通食品价格的2到10倍。河南县有堪称亚洲一流的天然草场,全县可利用草场面积934万亩,草高而密、营养丰富。牲畜品种优良,其中包括体格高大的牦牛和产肉性能优越的欧拉羊,这些牲畜均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等特点,为畜产品加工提供丰富原料,是发展有机畜牧业的理想场所。结合草地生态好、牲畜品种优良等优势,河南最终决定发展“有机畜牧业”,合理调整牧业经济结构,实现畜牧业现代化和产业化,促进牧民增收。

据扎西介绍,2006年9月,河南县启动“有机畜牧业”工作,完成了对全县5518户、79万头(只)牲畜的建档立卡、编号,并与全县5538家牧户签订了《有机养殖合同》,成为青海省第一个有机畜牧业产业化示范基地。2007年7月,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正式向河南县颁发了有机基地、生产、贸易三个国家级证书,使之成为全国基地面积最大、牲畜头数最多的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

--产销均可追溯 科技锻造各环节

为达到“有机”标准,河南县实施“有机畜牧业”重追溯、重科技、重培训。经过几年努力,其生产、加工、销售可追溯体系基本形成。规范生产、科技培训等工作也扎实推进,真正实现了从“草场到餐桌”的全程科学操作。

其一,有机畜产品生产、加工与销售可追溯体系建设初步完成。今年5月,河南县有机畜牧业开发中心和河南县畜牧兽医站为有机养殖示范村的9000多头牦牛、20000多只欧拉羊佩戴了有机养殖可追溯耳标,并建立了养殖档案。目前,这29000多头(只)牛羊有机养殖阶段的信息正录入可追溯体系信息系统中。同时,屠宰加工阶段的信息也将在屠宰时期录入。

其二,实施牦牛、藏羊有机饲养管理技术示范。针对有机牦牛、藏羊饲养管理要求,改善饲养条件,拟订适于高寒草地畜牧业有机饲养技术规程,以保证有机畜产品质量。

河南县赛尔龙乡尕庆村牧民郭多告诉记者,2006年6月,承担河南县有机畜牧业项目的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技术人员为他家的羊群分类,选出价值小、不宜继续养殖的羊全部出售,还给他发放饲料和补助,对市场价值高的种公羊进行集中选育。一个月后,他家的畜群结构明显优化,为此后建设标准化畜群提供了基础。

其三,重视有机畜牧业养殖技术培训。几年来,河南县围绕欧拉羊繁育基地建设、欧拉羊选育、疫病防治等有机畜牧业生产知识,多次举办牧民科技培训班,参加培训的牧民达500人次。同时,对各村内部检查员进行全面培训,颁发内部检查员证书,建立健全牧户电子档案,做到每户有1名有机养殖明白人,每村培养2-3名牧民经纪人。

三源蒙鑫有机畜产品开发公司负责人尕科说,由于有机畜牧业是一种与牧户密切相关的大众产业,千家万户均可从中得到实惠,而且技术操作难度不大,培训内容简单易懂,很容易被普通百姓所接受。

为将有机畜牧业发展引入竞争机制,形成规模,河南县还在赛尔龙乡尕庆村、赛尔龙村等8个村成立了有机养殖牧民专业合作社,参加牧户达936户。

在河南县最早实施有机畜牧业的优干宁镇阿木乎村,270户牧民自发成立专业合作社,董事长才让东智通过网络、手机等现代信息化工具四处打听最合理的收购价格,组织合作社成员统一养殖,集中销售,村里的牛羊数量3年减少了10%,人均收入却从1000元左右上升到了4000元。

能否为市场所认可,是发展有机畜牧业的根本所在。河南县努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确定了青海绿草源和台湾启龙奶业作为肉类加工和奶业加工的龙头企业。去年,绿草源公司试生产37吨有机产品,赛尔龙乡两个村的牧户人均增收200余元,而启龙牧场所生产的“阿玛尼”有机酸奶,已成功进入上海、厦门、广州等地市场。

--传统产业变身特色经济实现双赢

河南县在发展有机畜牧业过程中,充分依托当地原有的传统产业,融入科技理念和对市场的正确判断,成功打造出有机畜牧业特色产业,实现了经济与生态双赢,为青藏高原同类地区作出了示范。

一方面,河南县依托有机畜牧业产业,经济发展迅速,牧民增收尝到甜头。河南县三源蒙鑫有机畜产品开发公司负责人尕科告诉记者,被列为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后,当地牛羊肉的价格比普通牛羊肉提高20%到30%。

河南县畜牧局有机畜牧业办公室数据显示,该县通过优化畜群结构销售种公羊,每只种公羊比同龄肉羊增收600元,仅2010年就新增收入87.66万元。其依托企业开发出的小包装有机羊排、小包装有机羊后腿、小包装有机羔羊肉片等系列产品,又实现了新的增产值。2010年,该县累计生产有机牦牛肉280吨、有机羊肉220吨,按当年有机产品价格每公斤38元比原料肉每公斤28元提高10元计,新增产值500万元。

河南县还增加了有机牦牛奶、有机牦牛酸奶、有机精制黄油等畜产品开发,截至2010年11月底,已生产有机奶转换产品300吨,按有机产品每公斤22元比原料奶每公斤7.4元提高14.6元计,新增产值438万元。

另一方面,有机畜牧业重价值、重生态的理念,有效改善了当地草原生态环境。

“自从政府引导我们发展有机畜牧业以来,牧民们依靠技术提高收入的呼声很高。现在,全村存栏牛羊已经从2009年的32000只下降到了27000只,但大家的生活水平反而提高了,更重要的是草场得到了休息,生态不断改善。”才让东智告诉记者。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对赛尔龙乡、柯生乡和多松乡34个项目户2006至2008年畜群结构及生产情况的统计显示,河南县畜群出栏率由2006年的44%提高到2008年的49%,草场年末羊存栏量由2006年的13369只降低到2008年的12869只,减畜500只,户均减少15只,减畜率3.7%,草场载畜量显著降低,生态效益改善明显。

【责任编辑:王婧】
已有0人参与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快速登录
返回新华08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