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ODI维持良好增势 跨国并购交易日趋频繁

来源:新华08网  2011-09-20 18:08

新华08网上海9月20日电(记者杨溢仁 龚雯)伴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DI)以强势姿态迅速崛起。业内专家指出,当前以跨境并购方式实现的ODI日渐增多,其覆盖范围和广度均有所增长,而中国也将有更多企业借助ODI成长为具有竞争力的跨国集团。

商务部20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1-8月,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27个国家和地区的2418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342亿美元,同比增长6.9%。其中,以并购方式实现的直接投资达到112亿美元,占同期投资总额的32.8%。

来自清科研究中心数据库的统计资料显示,2011年8月中国市场共完成7起海外并购,主要分布在能源及矿产、食品与饮料和IT行业。其中,披露金额的有6起,约为3.17亿美元,占披露总额的17.0%。

“事实上,推动海外并购的一个最大因素,就是健全的经济体系。”来自德勤的研究观点指出,目标企业在东道国一般都有比较成熟和丰富的资源。例如完善的销售网络、稳定的原材料供应保障体系、成型的管理制度和人力资源、以及既有的专利权、专有技术、商标权、商誉等无形资产。这些资源的存在可以使并购方绕开初入他国市场的困难,迅速投入生产,完善和开拓销售渠道,扩大市场份额,减少竞争压力。显然,这些都是其他跨国投资方式难以获得的。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发布的《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指出,由央企领衔的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正明显加快,尤其是以能源为主的采掘业在国际上出手不凡。据部分业界专家介绍,在全球经济从金融危机中艰难复苏的背景下,中国企业海外矿产资源并购的步伐也随之有加快的势头。中国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少,一些经济实力雄厚的矿业企业正积极进行海外投资,参与境外矿业并购,在世界能源争夺的舞台上尽展英姿。这是政策、资金、成本等多方面的利好共同作用的结果。

可以说,中国ODI的加速发展为国内资本市场提供了重大机遇,且在政府鼓励之下,企业走出去的障碍基本不复存在。

但一段时间以来,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仍旧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华为和中兴在海外互相起诉侵犯知识产权、中铁建承包的麦加轻轨项目出现了巨额的亏损、中方企业承建波兰A2高速公路项目也因为价格问题而终止了合同。

显然,在中国企业管理者国际管理经验不足的情况下,海外投资规模的急剧扩大、资产份额的快速提升,也意味着海外投资风险的日益加大。

针对上述情况,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商务部将高度重视近期中国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合作中出现的这些问题。

“该问题首先应依靠企业的力量,根据合同,与业主通过友好协商进行解决。但是政府在这方面也有一定服务的功能和作用。”沈丹阳指出,商务部作为“走出去”的牵头负责部门之一,针对存在的问题,将继续依据《对外承包工程管理条例》,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不断健全和完善相关体制机制,研究建立科学规范的重大项目监督协调机制和质量管理制度,督促企业充分评估项目经济社会效益,不断提高海外项目管理水平。  

沈丹阳称,商务部在这方面开展工作的原则主要是四个词:服务、协调、引导、规范。“我们要通过做好战略规划、宏观指导、制度设计和政策的制定,提供公共服务和风险防范,以及推动重大项目的合作,使我们中国企业走出去得到更好的发展。”(完)

【责任编辑:姜楠】
已有0人参与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快速登录
返回新华08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