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将开发482万亩未利用地力促黄三角崛起

来源:新华08网  2011-09-22 14:58

新华08网济南9月22日电(记者席敏)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最后一个开发的大河三角洲,山东省近日发布《关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未利用地开发利用的意见》,将对黄河三角洲已探明的792万亩未利用地进行科学开发,解决山东经济发展用地紧张问题,增强这一区域经济增长后劲。专家表示,黄三角区域优势明显,土地开发应与生态保护同步进行,根据发展需要有序有分类地保护性开发利用。

——10年内将开发未利用地200万亩

黄河三角洲位于京津冀都市圈与山东半岛的结合部,与天津滨海新区最近距离仅80公里,和辽宁沿海经济带隔海相望,是环渤海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向西可连接广阔中西部腹地,向南可通达长江三角洲北翼,向东出海与东北亚各国邻近,具有深化国际国内区域合作、加快开放开发的有利条件。

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将建设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和特色产业基地。

据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山东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的调查,黄河三角洲拥有未利用地792万亩,其中国有549万亩,村集体所有243万亩。从土地类型看,水域72万亩,滩涂沼泽295万亩,荒草地151万亩,盐碱地248万亩,其他未利用地26万亩。

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超超说:“考虑生态用地、规划前期开发条件和成本等因素,这里适合开发的未利用地共482万亩,其中适合开发为农用地208万亩,适合开发建设用地274万亩。”

山东省委省政府确定,今后10年,黄河三角洲要开发未利用地200万亩。其中,2011年至2015年开发110万亩,包括新增农用地66万亩(其中耕地46万亩)和建设用地44万亩;2016年至2020年开发90万亩,包括新增农用地36万亩(其中耕地25万亩)和建设用地54万亩。

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相比,未利用地资源丰富是黄河三角洲最大的优势和潜力。开发这片土地将有效保护环渤海和黄河下游生态环境,有效增加山东农用地和建设用地资源,有力促进区域交流和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多举措推进未利用地高效科学开发 

近年来,黄河三角洲区域内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形成了一批竞争力较强的支柱产业、实力雄厚的骨干企业和市场占有率较高的知名品牌。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石油装备制造业产值、黄金加工量、纺织和造纸生产能力分别达到4650万吨、435亿元、90吨、1600万纱锭和398万吨,占全国的11%、40%、32%、17%和5%。高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形成了一批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示范企业。

如何为这些优势产业发展谋后劲,并吸引更多的特色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科学高效开发土地就成为一个关键问题。张超超说:“按照全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统一规划农业、建设和生态用地区域,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分批分期进行开发利用。”

据张超超介绍,山东将组建开发机构和土地指标交易市场对未利用地进行整理开发和经营。黄河三角洲区域内各市将组建黄三角未利用地开发机构,承担对外融资招商的职责。山东省还将组建土地指标交易管理机构,设立土地指标交易有形市场,提供交易场所,发布交易信息,代理交易行为。同时,建立土地抵押融资市场,以开发形成的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作为抵押,公开发行债券,筹集建设资金。

山东将开展未利用地开发管理体制改革试点,设立东营和滨州“未利用地开发管理改革试验区”。在实验区内划定建设占用未利用地备用区,进一步简化未利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审批手续,在山东省政府下达的计划指标内利用未利用地进行建设的,实行“先行使用,年底核销”。

此外,山东还将建立开发未利用地奖励机制,对未利用地开发给予资金、项目和政策支持。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宇向东说,对于易地占补平衡的,将按照交易总量的10%奖励农转用指标,每市每年奖励不超过2000亩,所获收益全部用于未利用地开发,以此鼓励黄三角区域内县市积极开发未利用地。

滨州市市长张光峰认为,这项举措可以充分发挥沿海地区的资源优势,全方位开放土地开发利用,鼓励工业用地紧张的地区到备用区投资建设,发展“飞地经济”,吸引大型企业落户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异地共建”。开发这些未利用地可对滨州市的绿色化工、临工工业、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渔业和盐业、新能源等6大产业进行合理布局,明确功能定位,引导资源向优势地区和重点产业集聚。

张超超说,通过上述举措可以充分发挥市场对土地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吸引各类资金广泛参与未利用地开发,打造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重要平台,为推动各项产业发展和吸引更多企业入驻起到重要作用。

——加大土地开发力度促黄三角崛起

专家认为,加快未利用地开发可以为黄河三角洲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加快环渤海经济圈成为新的海洋经济发展引擎。

张超超说,在这一区域,农业用地开发上可推进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在建设用地上可以实施园区化、聚集化开发,提高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实现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和用地集约。

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郑贵斌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充分利用入海口的各种有利条件,积极实施开放开发战略,促使三角洲形成经济区并迅速崛起和繁荣。继珠三角和长三角经济区大发展之后,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着新一轮大调整的机遇与挑战。

“按照我国沿海三角洲的演进趋势和合理布局的需要,加快黄三角发展,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合理配置资源,优化国土开发布局,促进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郑贵斌说。

山东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卫国说,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最后一个开发的大河三角洲。虽然相比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发展速度,黄三角区域稍显落后,但通过大力开发未利用地,发展特色海洋产业和整合内陆优势产业,凭借环渤海位置和临近日韩等东亚国家的优势,可以实现这一区域的快速发展,并带动山东其他地区和辽宁、河北等省份相关产业的发展。

专家认为,加大开发未利用地力度,大力促进黄三角经济发展,可以加大这一区域在今后我国经济总量中的分量,并使黄河三角洲成为我国经济的新增长极。

郑贵斌说:“黄河三角洲地区作为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特色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其发展既是完善山东沿海区域发展布局的现实需要,也有利于进一步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区域竞争力。天津滨海新区、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亚经济圈的辐射带动,黄河三角洲大开发以及国内外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必将使这一区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责任编辑:王婧】
已有0人参与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快速登录
返回新华08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