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财经 > 社会热点 > 中国力图填补养老“空白”实现“老有所养”

中国力图填补养老“空白”实现“老有所养”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1年10月12日13:55分类:社会热点

新华08网贵阳10月12日电(记者李惊亚)“现在每个月能领到55元的养老金,起码想吃肉的时候能自己掏钱买,不用事事都向子女伸手要了。”家住贵州黔西南州贞丰县珉谷镇老城社区的罗应碧说。

70岁的罗应碧有3个儿子、4个女儿,都没有正式工作,长期以来,仅有大儿子每月给她约一百元钱,丈夫去世后,给她留下每月310元抚恤金,这两项曾是她的全部生活来源。患糖尿病20多年,每月光吃药就得花两三百元,吃饭需一百多元,日子过得紧巴巴。

“老有所养”是中国古人对大同社会的梦想。近年来,中国政府建立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今年7月,部分地区开始试点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城居保”),像罗应碧这样年满60岁的城镇无业或就业极不稳定群体,最低每月可领到55元的基础养老金,中国正力图填补这块养老“空白”。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村社会保险司司长游钧在接受媒体访谈时表示,近些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各级财政能力大大增强,各方面承受能力普遍提高,中国已经具备了解决非从业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有利条件。

“城居保”试点让长期游离在养老保险体系之外的部分城镇居民看到了“老有所养”的希望,但对于这笔钱够不够养老、基层服务到不到位、基金管理是否安全等,社会各界均存在疑问。

“物价涨得这么快,城市里的消费又高,每个月光吃饭就要500元,我的身体算结实的,但也会有些小病小痛。前段时间突然腰痛,一去医院就要花几百块钱,每月55元的标准实在有点低。”76岁的贵阳市民史爱莲说。

近年来,中国各地基层的社保工作量呈现“井喷”态势,但受经费短缺、经办平台薄弱、经办人员待遇差等制约,一些地方面临留不住人才、服务不规范、标准化程度低等尴尬。

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贵州省纳雍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张升科说,过去全县25个乡镇都没有社保机构,今年7月1日全县启动“城居保”、新农保试点工作后,乡镇落实办公场地十分艰难,能腾出一间办公室就算不错了。

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何文江说,贵州省光是新农保一块,编制内社保工作人员人均管理应参保人员就达到7800人,“人手不足,工作疲于应付,很难适应下一步全面开展对城乡居民服务的需要。”

与此同时,广为社会关注的还有社保基金的安全问题,不少业内人士提出,城居保虽然数额较低,但主要针对低收入群体,这是一笔“保命钱”,在对养老基金的实际管理中,一定程度上呈现分散化和碎片化状态,基金的安全运行存在“隐患”。

“我国对社保基金的管理要求保值增值和低风险,但目前并未出台完备的法律。”华中师范大学社会福利研究中心副主任梅志罡说,“已出台的社会保险法只涉及到职工养老保险,甚至主要涉及规模以上企业,涉及小企业时都论述模糊。”

中国政府提出,“城居保”将于2012年基本实现全覆盖。为确保基金安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对基金的筹集、划拨和发放进行监控和检查,定期向社会披露基金筹集情况和支付情况。财政部门、审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对基金实行监督,严禁挤占挪用。社会保险的经办机构每年会在社区里对待遇领取人员等情况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的监督。

游钧表示,有条件的地方要尽快实现基金的省级管理,全国31个省份就是31个风险点,管理起来比较安全,比在全国2800多个县的风险要小得多。同时,为避免重复参保等问题,一项名为“金保工程”的全国统一的“城居保”信息管理系统已在建立之中,将构建覆盖全国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平台,尽快实现社保信息资源的共享。(完)

[责任编辑:姜楠]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