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中国财经 > 宏观经济 > 发改委:年内物价拐点确认 后期回落幅度不大

发改委:年内物价拐点确认 后期回落幅度不大

http://news.xinhua08.com/来源:新华08网2011年10月15日09:31

核心提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表示,从公布的9月CPI数据来看,物价走势拐点已经出现,后期将高位趋稳、回落,但回落的幅度不大。出现物价向下的走势有两大因素:一是政府主动调控的结果,二是翘尾因素快速消退。

新华08网北京10月14日电

新华社记者 江国成

国家统计局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我国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为6.1%。怎样看待当前的物价形势?如何应对物价压力、保障民生?为什么统计数据和老百姓对物价形势的感受有较大落差?记者14日就此专访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

年内物价走势拐点已经确认 已发放200亿元价格补贴

记者:今年以来,国家在调控物价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今天公布的CPI数据来看,您觉得这些措施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周望军:物价走势拐点已经出现了,后期将高位趋稳、回落,但回落的幅度不大。出现物价向下的走势有两大因素:一是政府主动调控的结果,二是翘尾因素快速消退。

自去年11月17日国务院出台稳定物价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以来,各地区、各部门通力合作,对物价调控非常重视,力度前所未有。

目前,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经建立了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政府按机制临时发放价格补贴。尚未建立的黑龙江和西藏也将于年底前建立类似机制。这个机制覆盖9000多万城乡低保户、优抚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等。今年以来,中央和地方已经发放了200亿元价格补贴。

各地还探索发展平价商店。目前,广东已建了1128家,老百姓在平价商店买米面油盐,一个月可以省300元左右。这些商店必须有每斤1元钱以下的菜和2元钱以下的米。

这些措施,对于控制物价,缓解通胀预期,保障民生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7月份以来,翘尾因素快速消退:平均每个月下降0.6个百分点,将带动月度价格环比指数逐步回落。

物价走势稳中有降压力不小

记者:环比指数回落,是否意味着控制通胀的压力在逐步减轻?

周望军;猪肉价格将稳中有降,但现在还有不少新涨价因素。首先,长期积累的价格矛盾要适时梳理,包括资源性产品价格要理顺。受成本上升和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明年蔬菜和粳稻价格可能还会小幅上涨。

第二个是工业消费品涨价问题。过去,受劳动力供应充裕、工资相对较低以及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等因素影响,我国工业企业消化成本上升的能力较强。但去年以来,各地最低工资标准最少提高了20%。最近饮料、酒类、衣服、方便面、鞋袜等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就是劳动力成本推动的结果。

工业品价格涨幅由负转正,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现在许多工业品实际涨价了,但在统计上很难反映出来。为什么?统计口径是同质可比,比的是同一型号。但工业品更新换代非常快,汽车性能改变了、价格上去了,没有可比性,统计上体现不出来。类似的还有手机、家电、厨具等新产品。它们只要加了点新功能,价格就涨上去了,但统计局比较的是旧款产品,而旧款产品价格肯定是在下降,这些产品还会逐步淡出市场。

现在企业的资金成本上升,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商品影响很大。鞋袜、玩具等面临资金、劳动力、水电油气价格上涨压力。这些小商品价格上涨的趋势短期内难以改变。

最低工资标准每年应至少增长10%

记者:国际经济不景气,对我国稳定物价总水平也带来较大压力吧?我们该怎么来应对?

周望军:中国将长期面临输入型的压力。全世界的政府负债45万亿美元,相当于2010年全球GDP总和。政府债务最多的是美国,数量相当于全年的GDP,日本政府负债是它的GDP的两倍。最近,欧盟的债务危机也在不断发展。在发达经济体没有解决他们的负债问题,实行超低利率,滥发货币的情况下,全世界都面临通胀危险。

以进口铁矿石一项为例,今年1到8月份,由于国际市场铁矿石价格上涨,中国平均每人就多掏出100元。我国铁矿石、石油、大豆对外依存度分别达到63%、55%、80%。由于国际市场价格上涨,这三样我国上半年比去年同期多掏了2179.8亿元。

按照中央的要求,物价上涨要与经济增长相匹配。经济不是越高越好,物价也不是越低越好。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应对物价上涨压力,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最低工资标准每年应至少增长10%。此外,还要综合采取控制货币、发展生产、保障供应、搞活流通、加强监管、安定民生等措施。

感受差异 事出有因

记者:猪肉等许多食品价格涨幅达到50%左右,而统计局公布的CPI数据才那么一点点,似乎没有反映出物价上涨对老百姓生活的压力。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差距?

周望军:感受不一样,原因很简单。CPI分8大类,262个基本分类,600种以上调查商品和服务项目。老百姓感受最大的是食品涨价。食品涨价幅度肯定不止6%,其中猪肉涨了43%。老百姓几乎天天要去买菜,感受最多的是农副产品价格的变化。其他工业品和耐用消费品,大家不是每天采购,就感受不到价格的变化。实际上,许多工业品和耐用消费品价格实际上是下降的,或者涨得很慢。

只有同时购买和消费所有纳入统计范围的商品和服务,和统计局的调查种类一一对应,才会有相同的感受,但任何人都不可能一一对应。老百姓感受的就是食品类价格涨得快。有些价格降低的,群众就感受不那么明显。比如,教育收费,大学的学杂费从2005年开始就没涨,小学的学杂费国家还给予了减免。

建立按收入阶层划分的物价指数

记者:很多人都希望,CPI数据能确实反映老百姓的感受,我们可不可以做些调整,让CPI数据变动与百姓的感受更接近?

周望军:不能13亿人用一个指数,要建立按收入阶层划分的物价指数,反映食品价格对最富有、中等收入、低收入阶层的影响。

要建立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不包括汽车、电脑、空调、冰箱等工业品和耐用品,把食品、公交、房租、水、电、气等每天必须发生的费用单独统计出来。如果这么算,就能更好地反映价格上涨对群众生活的影响了。政府发补贴,应当以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为依据。

现在CPI里考虑的因素太多了,CPI是反映宏观经济走势的重要标杆性指标,比如经济过热过冷等的通胀指标,它不能完全反映居民收入支出。如果分收入阶层CPI指数和居民基本生活费用指数都建立起来,它们反映的价格变化就能和老百姓的感受接近了。

【责任编辑:王静】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周刊订阅,更多精彩(每周五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