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时事导航 > 热点聚焦 > 东盟“10+3”峰会关注“血库”和“粮库”建设

东盟“10+3”峰会关注“血库”和“粮库”建设

http://news.xinhua08.com/来源:新华08网2011年11月18日22:15

新华08网印度尼西亚巴厘岛11月18日电(记者刘晨 许钺乃 王慧慧)第14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与会各方就加强务实合作、确保地区粮食安全、完善地区灾害救援机制等议题进行讨论,其中进一步加强“血库”与“粮库”建设成为各方关注的一大重点。

东盟“10+3”合作机制始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通过13个国家共同努力与务实合作,如今“10+3”已成为东亚最具活力的合作机制之一,而在这一机制下建立的被称之为“血库”的外汇储备库和“粮库”的紧急大米储备库则对维护东亚地区的稳定与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本次“10+3”会议上,各国领导人普遍认同,要进一步加强“血库”和“粮库”建设,提升合作层次,扩大合作领域,让“10+3”机制发挥更加积极有效的作用。

当今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金融持续动荡,与会国表示,在外部环境不利的情况下,东亚各国更要增强凝聚力和内生发展动力,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和整体竞争力。

对此,中方在会上建议,未来“10+3”各国要加快推进本地区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务实推进东亚自贸区和东亚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建设;进一步提升区域财金合作水平,提高清迈倡议多边化协议的有效性,拓展危机防范功能。

2000年5月,“10+3”各国财长在泰国清迈共同签署了建立区域性货币互换网络协议,即清迈倡议,以解决区域内国际收支和短期流动性困难。为进一步满足各方需求,2010年3月,清迈倡议多边化协议正式生效,一个总规模达到1200亿美元的东亚外汇储备库正式成形,这体现了“10+3”成员共同防范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和提高应对挑战能力的坚定承诺和共同努力。

展望未来,“10+3”各方在财金方面还将着眼于增强“10+3”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的经济监测能力,积极推动亚洲债券市场建设;加强区域贸易本币结算等新领域的研究,寻求缓解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更好途径;积极推进金融安全网的建立,提高东亚国家抵御风险能力。

如果说“血库”为经济“疗伤”,那么“粮库”则让百姓饱腹。就在今年10月,东盟与中日韩正式签署了“10+3”大米紧急储备协定,标志着“10+3”粮食安全合作机制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将为东亚国家应对灾害、平衡供需、加强粮食信息交流发挥重要作用。

在此次峰会上,与会各方表示要共同落实好这个协定,进一步提升东亚粮食安全水平。

韩国总统李明博在会上表示,粮食安全问题是近期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而“10+3”推行的“粮库”机制也在前不久举行的二十国集团峰会等场合被多次提及。未来各国也应加强合作,确保粮食储藏安全,避免因自然灾害侵袭造成粮食损失。

此外,加大对东亚国家互联互通的建设,加强自然灾害的防范与救助,合作打击恐怖主义,以及在科技、新能源、节能环保领域开展合作等也是与会领导人关注的内容。

“10+3”合作机制目前已在18个领域建立了约50个不同层次的对话机制,其中包括外交、经济、财政、农林、劳动、旅游、环境、文化等14个部长会议机制。可以相信,未来“10+3”合作机制将继续保持务实合作势头,作为推动东亚一体化进程的主渠道,推动东亚合作向更高水平迈进。(完)

【责任编辑:刁倩】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周刊订阅,更多精彩(每周五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