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财经 > 社会热点 > 中国通过教改、医改缓解“全科医生荒”

中国通过教改、医改缓解“全科医生荒”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1年12月07日08:03分类:社会热点

新华08网北京12月6日电(记者吴晶)教育部与卫生部6日在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上宣布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显示中国正在通过教改、医改“两手抓”,缓解存在多时而未解的“全科医生荒”。

“全科医生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已成为当前建设基层卫生医疗服务体系的瓶颈,”卫生部部长陈竺说,“在构建全民医保体系的新时期,设置全科医生对建立基层卫生服务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慢性疾病的有效防控以及医疗费用的控制都有积极作用。”

全科医生在中国已出现20多年,却至今不大为国人所知,甚至被人与“赤脚医生”联系在一起。来自卫生部的最新统计显示:目前中国注册的全科医疗科职业医师数仅有8万余名,仅占医师总数的4.3%。而在重视基层卫生的国家和地区,全科医生一般占医师总数的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以上。

陈竺指出,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全科医生对基层常见病多发病诊疗、病人康复及转诊、疾病预防及控制等负有重要职能,居民80%的健康问题在社区就可得到有效处理,全科医生也因此被誉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长期以来,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中国医学教育层次多、多种体制并存,医学毕业生临床特别是基层服务能力不高,难以取得民众信任,民众普遍小病大看,导致医疗费用快速上涨和大医院规模迅速扩张,形成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和农村基层医院门可罗雀的局面。

“实践能力已成为医学教育的严重短板,”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说,“必须加快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今年7月,国务院公布《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对改革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作出顶层设计,规定将全科医生培养逐步规范为“5+3”模式,即先接受5年的临床医学(含中医学)专业本科教育,再接受3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

事实上,这项医学教育改革已在“看病难”问题尤为突出的大城市率先启动。从1997年起,上海通过对社区临床医师开展全科岗位培训、招录医学院校本科毕业生参加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将全科医师培训纳入全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等三个阶段的改革,建立起全科医师培养与住院医师培训并轨的机制。

袁贵仁指出,2010年,上海启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硕士学位衔接改革试点,作为最早启动的国家教育体制综合改革项目之一。实践证明,通过研究生入学招生和住院医师招录相结合、研究生培养和住院医师培训相结合、学位授予标准与临床医师准入标准相结合,当地逐步理顺了全科医生和住院医师教学和管理体制,强化了医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提高了医学院校毕业生从事全科医生工作的积极性。

陈竺强调,2012年将是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的第一年。当前必须尽快启动培养基地遴选和建设工作,加快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按需分层、导师制等方式开展培训。同时,针对全科医生培养周期较长的特点,在过渡期还要大力开展基层在岗医生转岗培训,强化订单定向免费培训,支持基层医生符合条件后注册为全科医生或助理全科医师,鼓励大医院医生到基层服务。

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中国将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2到3名合格全科医生。

要实现这一目标任重道远。有专家指出,针对当前全科医生工作条件差、待遇报酬低、社会地位不高等特点,有关部门要将教育培训和从业激励统筹好。同时,要通过宣传使更多民众认识到,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疾病普遍化的趋势,他们需要的不是“抢不上床位、挂不上专家号”的大医院,而是能及时诊治,提前预防,近在身边的全科医生。

据悉,为加快建立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国务院相关部门正在抓紧研究制定配套措施,包括培养标准、激励标准,资格认定、职业准入以及学位授予等。(完)

[责任编辑:范珊珊]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