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财经 > 宏观经济 > 明年全球货币政策将更趋宽松

明年全球货币政策将更趋宽松

中国证券报2011年12月22日07:34分类:宏观经济

核心提示:对于明年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北美信托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保罗·卡斯瑞尔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欧债危机是导致今年各大央行政策转变的导火索,预计明年美联储或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欧洲央行将更加积极地采取宽松政策,而新兴经济体也会加入宽松“合唱”,但是宽松力度不会像2008年和2009年那般大。

对于明年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北美信托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保罗·卡斯瑞尔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欧债危机是导致今年各大央行政策转变的导火索,预计明年美联储或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欧洲央行将更加积极地采取宽松政策,而新兴经济体也会加入宽松“合唱”,但是宽松力度不会像2008年和2009年那般大。而西班牙对外银行新兴市场首席经济学家艾西亚认为,新兴经济体将继续引领全球经济增长,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会让这种趋势得以强化。

都是欧债“惹的祸”

中国证券报:回顾2011年的全球货币政策,以今年7月份为界,全球货币政策立场似乎明显由紧转松。哪些因素各自决定着本年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动向?

卡斯瑞尔:新兴市场近期开始放宽货币政策主要是因前期收紧货币政策的结果。为减少通胀压力,抑制因2008年和2009年经济刺激政策出台而导致的经济过热现象,新兴市场国家在2010年和2011年纷纷收紧货币政策。

今年下半年,受货币紧缩政策影响,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开始放缓,通胀率也实现触顶回落。另外,欧洲经济的疲软削弱了对新兴市场的进口需求,使后者遭受内外部经济力量的作用,货币政策开始放松。

发达市场方面,欧洲主权信用危机已开始削弱欧元区的经济增长。美国和英国经济增长则因信贷收紧而弱化,日本也是面临这种情形。但是欧债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冲击是所有发达经济体放宽货币政策主要原因。

艾西亚:形势日益严峻的全球经济危机,使得发达经济体延长现有的极度宽松货币政策,同时使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政策立场突然转变,加息周期转变为降息或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而且这种转向的范围还很大。另外,全球六大央行联手为市场注入美元流动性则表明全球性的宽松协作会更多出现。

中国证券报:当前,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决策面临哪些困境?

卡斯瑞尔:2011年初,发达经济体的决策困境在于通胀率上升、实际经济增速下滑。按理说,发达经济体决策者本不应面对这样的两难困境,因通胀率的走高缺乏信贷扩张的支撑。

相对而言,新兴经济体今年的两难困境则是经济过热与高通胀率相互伴随,这也是其收紧货币政策的主要原因。

艾西亚:对于所有国家,特别是像印度和巴西这样的新兴经济体来说,通胀压力高企是货币政策放松面临的阻碍之一。但近期迹象表明,中国面临的这种两难困境似乎在逐渐消失。

美联储明年或推QE3

中国证券报:如何预测明年全球货币政策变化,发达经济体中,美联储在什么情况下会推出新的货币刺激政策?欧洲央行会否进一步推进债务货币化,从而改变以往政策传统?

卡斯瑞尔:预计明年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将会进一步放松。欧元区明年陷入经济衰退的可能性日益增加,即使衰退的深度可能没有那么严重,但是其持续的时间或会相对较长。且欧债危机将导致欧元区的信贷收紧,这也是该地区经济衰退将长期化的原因之一。

美国方面,尽管美国的信贷创造活动正在复苏,但谁也不能保证这种现象会持续。更有甚者,欧元区的衰退和新兴经济体的增速放缓都将使美国出口增长减速。

我们预计,如果美国明年的通胀率持续走低,那么美联储有可能出台新一轮金融资产购买计划,扩大资产负债表。购买资产的类型将是与按揭贷款相关的证券。欧洲央行在明年或会进一步降息,同时可能会更加积极地在市场上进行债券购买,类型可能是欧洲金融稳定基金发行的债券。

艾西亚:对于欧洲央行来说,现在说该行将使债务货币化仍言之尚早,我更愿意认为,该行将出台更多宽松政策和注入更多流动性。

中国证券报:明年新兴市场如何应对发达市场货币政策变化?在欧债危机和美国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之下,新兴市场是否会如金融危机发生时那样再次采取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

卡斯瑞尔:新兴市场国家明年的经济增长将受“双面夹击”,即此货币紧缩政策的效应和欧债危机导致的外需减少。但新兴市场明年的整体通胀率有可能逐渐走低。鉴于此,我们预计新兴市场国家明年会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但是宽松力度不会像2008年和2009年那样大。

艾西亚:我认为新兴经济体的表现将继续领先于发达经济体,特别是在亚洲和拉美地区。而新兴经济体采取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将能强化这种趋势。(本报记者 吴心韬)

[责任编辑:张韵]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