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中国财经 > 区域经济 > 农村合作经济破解“大农业”发展瓶颈

农村合作经济破解“大农业”发展瓶颈

http://news.xinhua08.com/来源:经济参考报2011年12月28日07:29

又是一个丰收年,然而我国部分地区农民却遭遇到“丰收后的尴尬”:农产品集中上市,价格大幅下降,卖难问题再次出现。正当多地农民为手中“存货”销售而发愁时,黑龙江省松嫩平原产粮大县讷河市讷河镇农民郭振海却在暗自盘点一年的收成。“家里的马铃薯早在9月初就由合作社统一销售完毕,今年家里共种了80亩马铃薯,纯收入最少也能有7万元。”

近日,《经济参考报》记者在讷河市走访了30多家农民合作社,几乎在每家都能听到如郭振海一样津津乐道的增收故事,他们不约而同地将自家的“致富经”归结为当地组建的农民合作社。记者采访发现,讷河市农业专业合作社独创地实施多次分配机制,将农民紧密连接成为利益共同体,并通过统一种植、技术推广、市场对接等经济活动,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议价能力,使当地农村出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繁荣、农业走向现代的崭新景象。

合作社“火”遍讷河大地

讷河市隶属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位于松嫩平原北端,耕地面积600万亩,总人口74万,农业人口60.5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份。2008年以来,这个市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解决农村经济现实问题的重要抓手,积极调整生产关系,创新农村经营体制。目前,该市已组建各类合作社1623个,占黑龙江省总量的1/8,入社农民5.7万户,占当地常住农户的62%,规模经营土地30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0%。

记者在讷河市同义镇盛源无壳白瓜子种植专业合作社看到,这里是村里一个重要的“经济中心”,人气很旺。合作社社长高相斌是从部队退伍的团职干部,他告诉记者,合作社2009年注册成立时,大家还心存疑虑,通过发动亲属,才凑了6名成员。但通过统一采购、种植、销售,合作效益体现出来后,发展之快已经超出高相斌的想象,现在有31家分社,3000多户社员,种植面积从几百亩增长到7万亩,覆盖范围跨越行政界线,已辐射到周边的克山、依安、富裕等县市。

“跟种大豆一亩二、三百元比,无壳白瓜子效益要高得多,一般能达到1000元每亩,好年份还到过一千七。”自称是合作社““铁杆社员”的同义镇广义村四屯农民田长平说,“加入合作社就不用再为行情操心了,我家种100多亩地,20亩白瓜子一年收入就两、三万。”

讷河市九井镇水稻专业合作社不仅实现了规模经营,而且实现了品牌经营,他们种植、生产的“一秤金”、“玉飨稻”等品牌有机大米行销许多大超市,价格卖到每500克17元。成本下来了,效益上来了,被品牌吸引的农民急着入社,目前,这个合作社已经有500家农户社员,范围涉及周边市县,最远到了吉林省镇赉县。

2006年组建的同心乡双喜村的板蓝根专业合作社由最初的11户农民、几十亩土地,发展到现在123户、3000多亩。2010年初成立的讷河市优质高蛋白大豆联合社,目前拥有8700多户农民,51.8万亩土地,经营范围横跨10个乡镇66个自然村。

事实上,合作经济这根纽带正让自然型行政村发生着悄然而深刻的变化。

告别分散小农经济

讷河市委书记马志军说,组建合作社有效调整了生产要素,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实现了农村经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经济效益由高成本低效益向节支增效转变,转变了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式。同时,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使农民摆脱了土地的束缚,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变。采访中,许多讷河当地农民说,自从加入合作社,已经多年没有品尝备春耕之苦了。购买种子、化肥、办理贷款都由合作社负责,农民只要将投入产出的账目算明白,尽管放心等着秋收。

记者在讷河采访了解到,这里的农民60%以上都将家中的土地托付给合作社打理,常规的种子化肥采购、整地、播种、灌溉、秋收、粮食出售等环节都由合作社统一操作,农户只要签订“入社”协议,就可以从事副业或离开“故土”外出打工。

讷河市委副书记韩枫告诉记者,在多年的农村和农业工作中,越来越受到一家一户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束缚。当地农村长期以来保持的土地分散经营,不仅制约了以规模化、标准化、水利化为标志的现代农业发展,还限制了农业生产直接与市场对接,导致农民卖粮难、增收乏力。在合作社出现之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形成的“花花田”,使大型农机具和水利设施无法应用,先进农业技术推广困难。“一个时期以来,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解放生产力,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这种体制表现出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韩枫说,以前国家在农机、水利等方面对农村也没少支持,但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却难以发挥作用。“三年前,我刚到讷河任职时,有一次到二克浅镇走访发现,当时这个镇就有每台达6万多元的掣肘式水利喷灌设备25台套,却个个排列整齐、颜色清新像新设备一样。当时镇上负责人面露怯意地小声告诉我,这些设备好是好,设备使用起来能喷灌到方圆20多米,但咱农民的土地分散、未连成片,大型水利设备根本用不上。还有就是科技推广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很难实现,所说的统一品种相当困难,我们曾有个水稻种植村,全村种植的水稻品种达19种,良种、差种混在一起,质量无法保证,科技成果到了农村出现了‘肠梗阻’现象。”

为打破小农经济对农业生产能力的制约,讷河市自2008年开始,引导农民在自愿基础上组建合作社,将分散的耕地自发集中起来,运用大型农业机械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耕种,收获的粮食由合作社统一销售。目前,讷河市合作社1623个,占黑龙江省总量的1/10;入社农民5.7万户,占当地常住农户的62%。

记者在讷河九井镇水稻合作社看到,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机具一应俱全。合作社理事长吴恒革介绍,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成立时只有10户社员、121亩土地,现在发展到500多户社员、5万亩土地。目前,全社土地连片,实行大型农业机械集中作业,扩大了土地经营规模,提高了农业效益。

九井镇水稻合作社社员王全才说,以往春耕时都要自己购买化肥和种子,花费多,还可能买到假货。“现在我家的10多亩地都交给合作社经营了,不用拿钱也可以种地,秋收还能得到合作社的返利,土地流转收入一年2万多元,又都是大机械耕作,水稻亩产比未入社的每亩要多收800多元,比农民自己种产量高出一大截。平时我还在附近乡镇的工地干点零活,一天能赚80块钱,一个夏天就挣了6000多块。”

掌控市场“话语权”

记者采访还发现,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和合作社业务的不断延伸,在讷河,合作社之间联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市场议价能力、降低生产成本的内在动力越来越强劲,当地甚至出现了由多个合作社共同组成的联合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抱团”组建联合社不仅通过横向一体化实现了规模经济,还紧紧围绕与农产品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通过涉足生资购进、农产品深加工,减少中间环节,延长产业链条,开创了“社企合作”走农业产业化的新路子。

讷河市优质高蛋白大豆联合社是由当地24家大豆专业合作社组成,入社农户5895户,覆盖9个乡镇,种植面积已达20万亩。联合社理事长罗颖说,近年讷河市大豆合作社发展迅速,目前达到200多家,共经营土地140万亩,在推动大豆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这些主要以村屯地缘形成的合作社规模小、实力弱,无论是农资购买量,还是产品销售量,都不能与大型农资供应商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形成对等交易,市场的弱势地位没有得到根本转变,节本增收的效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过去从粮食生产到销售的中间环节过多,众多农资经销商、粮食运输商、粮贩子侵蚀了本属于农民的收益,而成立联合社的首要任务就是组织农民从减少中间环节上做文章。”

罗颖告诉记者,联合社组建后,由于规模进一步扩大,市场议价能力也大大增强,使许多农资生产企业找上门来洽谈。今年初,联合社还专门举办了由国内31家农资生产企业参加的集中公开采购招标会,采取竞标方式,经过反复质量对比、参数计算,联合社最终与两家国内知名农资企业签订集团采购协议,厂家提供联合社专用品牌、独有包装统一发放到各分社。“当时化肥的市场价格为每吨3350元,由于集中采购联合社最终以每吨2900元的价格成交,低于市场价450元,共购进化肥4000吨,仅此一项就为社员节支180多万元。合作社通过自己搭建的网络平台,通过网络销售,节省了此前联合社成立前许多分社通过粮贩代理每吨约50元的收粮费,按合作社收粮20万吨计算,又省下1000万元。”

记者采访了解到,由于讷河市高蛋白大豆联合社种植规模在当地占据优势,众多国内大型高蛋白精深加工企业主动找上门来寻求合作,提出在当地建设高蛋白大豆精深加工项目,开创了“社企合作”推动大豆产业化的新模式。目前,联合社正在于福建闽中有机食品集团、成都香香嘴豆制品有限公司、国柱豆制品有限公司、重庆顺发麻糖厂有限公司洽谈合作。

韩枫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压缩中间环节,讷河市初步摸索出了具有互帮互助性质的农业合作社,并对这种合作组织的前景充满信心。“将来的合作社要打造一个‘全产业链’模式:无论是生产所需的农用物资,还是包括米、面、粮、油、家电等消费品,都可以通过合作社进行集团采购,跟生产厂家实现无缝对接。同时,通过‘社企对接’将农民产出的农产品就地加工,提高初级产品的附加值,让农民收益最大化。”(记者 李春雷 梁冬 高星)

【责任编辑:李澎】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周刊订阅,更多精彩(每周五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