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 > 区域经济 > 动向 > 浙江引导热衷“炒钱”的民资回归实体经济

浙江引导热衷“炒钱”的民资回归实体经济

http://news.xinhua08.com/来源:新华08网2012年01月21日09:48

新华08网杭州1月21日电(记者王政 王文)往年春节临近时,季国苗很清闲,这位曾经响当当的“炒棉”大户所要做的就是关注一下棉花市场行情。如今,在他的工厂,工人们顾不得回家过年,加班加点生产,而他自己则是“恨不得产品立马上市。”

季国苗是位于浙江绍兴的中国轻纺城柯桥的华通色纺有限公司董事长。前几年抛掉赚得“第一桶金”的棉纺主业,一门心思“炒棉花”,赚了不少。然而,2011年,棉花价格受多方因素影响,先涨后跌,季国苗“栽了大跟头”。痛定思痛,他决定回归实业,研发具有市场潜力的汉麻制品。

“棉花贸易,起伏比较大,巨大获利机会背后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季国苗表示,困顿的时候,自己看了许多世界知名公司的资料,“不管做什么的,背后都有实业支撑,虽然公司规模有大小,但道理是一样的,有实业的支撑,公司才真正有竞争力”。

浙江是中国市场经济的先发地,民资充沛,仅温州一地,活跃在民间的借贷资金就有几千亿。近几年,随着民营制造业利润逐渐趋薄,善于逐利的民资开始脱离实体经济,炒作各种商品,“炒房”、“炒姜”、“炒蒜”、“炒大豆”……,浙江乃至整个中国“炒声”一片,产业“空心化”之忧显现。

受全球经济低迷、特别是中国宏观紧缩的直接影响,过度介入虚拟经济的浙江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显现,普遍面临经营困难,有的企业主面对无以为继的企业,选择“跑路”。受此影响,呼吁民资回归实业的声音越来愈强。

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这一中央决策部署成为民间资本回归实业的重要促进因素。

在刚刚结束的浙江省“两会”上,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指出:“今后不管如何转型升级,实体经济始终是我省经济的坚实基础;不管技术创新到什么地步,实体经济中的制造业始终是科技创新的有效载体,是核心竞争力的有效展现。”

在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与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等三大国家战略相继获批,许多企业将参与这“三大国家战略”的推进实施,为民营制造业创造新的增长点。赵洪祝说,要促使企业“把更大的力量放在发展实体经济上,促进资源向实体经济集聚,形成实业兴省、实体兴企的导向。”

为使民资回归实业,浙江出台了中国首个民间融资管理规定,即《关于加强和改进民间融资管理的若干意见(试行)》。这一文件以逐步放开民资投资领域为引导,吸引热衷“炒钱”的民资回归实体经济。

刚刚当选浙江省长的夏宝龙表示,未来三年,将引导支持150家左右的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加快创建“总部型、品牌型、上市型、高新型、产业联盟主导型”五类实业企业,成为全省实体经济的带动力量。

被推上舆论风口浪尖的温州就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市委书记陈德荣说,老板们不是天生就不爱实体经济,而是现在发展实体经济的环境不好,“接下来,温州将为企业家营造良好的实业发展环境”。

长期关注中小企业生存状况的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表示,政府应赶快解决民营企业面临的种种制度壁垒,真正解决民间资本投资的各种“玻璃门”、“弹簧门”;同时,他也呼吁中小企业,要放眼长远,将精力更多地放在守实业、强主业上,以此获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尽管产品刚刚在自己的展厅开始小规模销售,还没有盈利,但季国苗认为,回到实体经济,做具有前瞻性的产品,一定能赚到钱。他拿起刚刚生产出来的汉麻制品说:“看着这些产品,心里就觉得很踏实。”(完)

【责任编辑:王婧】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周刊订阅,更多精彩(每周五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