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财经 > 产业经济 > 光伏产业发展受困体制“网关”

光伏产业发展受困体制“网关”

经济参考报2012年02月10日07:26分类:产业经济

近日,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做好2012年金太阳示范工作的通知》,正式开启第四期“金太阳”屋顶工程。其中,对用户侧光伏发电项目给予7分/瓦的补贴,而这占到屋顶项目投资成本的50%左右。这让身处“寒冬”的光伏企业感到了一丝暖意。

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沿用旧的政策模式来扶持引导新兴产业,是光伏产业重走其他产业发展老路的一个重要原因。应结合新能源特性,出台更多“造血”的产业政策,突破体制“网关”。

扶持

多政策“输血”光伏业

据记者了解,“金太阳”示范工程从2009年7月启动,其主要是针对终端的光伏补贴计划,如在工业园区、产业园区、商业区进行集中建设的用户侧光伏发电项目,利用工矿、商业企业既有建筑等条件分散建设的用户侧光伏发电项目等。截至2011年第三期,“金太阳”示范工程已达到600兆瓦的规模。

而这一工程只是近些年国家“输血”光伏业的政策之一。早在2009年3月,财政部就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推出了促进BIPV和光伏屋顶应用的国家光伏补贴计划。同年底,国家能源局举行了甘肃敦煌10MW并网光伏发电项目的特许权招标。这一年可以说是中国光伏市场的转折年,在这些光伏激励政策的刺激下,2009年中国年度光伏新增装机量达到160MW,超过了截至2008年底的累计安装总量。

在2011年下半年中国光伏业遭遇寒冬后,相关扶持政策更是密集出台。国家发改委提出,2011年7月1日以前核准建设、2011年12月31日建成投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上网电价统一核定为每千瓦时1.15元;国家能源局连续两次上调光伏“十二五”发电装机目标,规划到2015年末达到1500千瓦,而年初设定的目标为500万千瓦;财政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共同制定《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将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标准从4厘/千瓦时调整到8厘/千瓦时,按照这个标准,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费征收将超过380亿。

“国家政策的出台推动我国光伏装机市场实现了跨越性增长,特别是去年上网电价政策的出台,直接推动我国去年新增光伏装机量达到2.5GW左右。”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智库光伏产业研究所研究员江华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

他同时指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光伏产业的迅速发展,也都离不开相关扶持政策的推动。作为清洁能源产业,太阳能光伏产业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就开始受到日本、美国及欧洲各国重视,“强制光伏上网电价”、“税收优惠”、“净电计量法”、“初装补贴”等一系列光伏扶持政策相继出台,有效地刺激了市场需求,带动了产业的发展。

[责任编辑:刁倩]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