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财经 > 区域经济 > 山西传统文化成功产业化 须避免“滥产业化”

山西传统文化成功产业化 须避免“滥产业化”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2年02月24日12:03分类:区域经济

核心提示:山西将文化宝藏与现代高科技相结合,通过整合多方资源,按照市场需求打造个性化产品,实现了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其中,剪纸、木雕、青铜器是山西传统文化进行市场化和产业化的杰出典。专家指出,在传统文化产业化的过程中还应注意避免“滥产业化”。

新华08网太原2月24日电(记者王菲菲)山西省文化资源蕴藏深厚,这些文化宝藏与现代高科技相结合,通过整合多方资源,按照市场需求打造个性化产品,实现了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这些传统文化产业化的模式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但专家强调,在这个过程中还应避免“滥产业化”。

——山西:从北到南传统文化纷纷产业化“变身”

位于山西东北部的广灵县祖辈流传剪纸的民间手艺,其剪纸以独特的艺术风格,被誉为“中华民间艺术一绝”,并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如今,广灵剪纸已不仅仅是一张文化名片,更成为帮助当地人致富的文化产业。成立于1999年的中国广灵剪纸文化产业园区拥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广灵剪纸文化艺术研究中心、广灵剪纸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广灵剪纸艺术博物馆、广灵剪纸职业培训学校四大机构,形成了设计生产、教学研究、旅游观光、展览销售一体化的剪纸产业链。到2011年底,园区总产值达到2640万元,出口创汇186万美元,比2010年增长20%。

“过去剪纸只是节日里的装饰品,如今却成了增收致富的新门路。”当地著名的剪纸艺人王兴利经历了剪纸产业的兴起和壮大,“开始是到村里的集市上去卖,再后来做成礼品到县城里卖,到如今带着剪纸到北京、上海的各大展会上去展示。价格也从一毛两毛到现在的成千上万,小剪刀剪出了大产业!”

在山西中部的忻州市定襄县,木雕这种传统技艺也被发展成为了一项文化产业。山西文化资源蕴藏丰富,尤其以古建筑文化最为突出,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东方建筑艺术博物馆”之美称。为了让更多的人能直观地了解山西乃至全国古建筑的精妙之处,晟龙木雕模型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晓辰在1995年创办了定襄晟龙木雕厂,市场不断拓展。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刘晓辰的木雕厂由家庭式作坊发展到拥有260余名员工、年销售额可达2400多万元的当地龙头企业。下一步,他还要将全国的古建筑也纳入木雕模型范围之内。

而在位于晋南地区的山西宇达集团,是我国最大的“青铜艺术品制造企业”,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二十年前,濒临倒闭的夏县工艺厂经过股份制改造,更名为山西宇达集团公司。总经理卫恩科从县文化局展出的一件件精美的夏代青铜器中受到启发,结合运城的关公文化,打造出了一批关公铜像,市场很快被打开,并且一发不可收拾。下一步,卫恩科还有更大的设想,他不仅要扩建自己的生产线,还打算借东风,吸纳资金,打造中国青铜文化第一股。

[责任编辑:王钦炜]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