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财经 > 宏观经济 > “共同富裕”目标考验中国政府调控智慧

“共同富裕”目标考验中国政府调控智慧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2年03月07日19:39分类:宏观经济

新华08网北京3月7日电(记者李呐 朱青 王橙澄 岳德亮)今年两会期间,“如何缩小区域发展差异和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成为代表、委员们关心热议的话题。“这些年,东西部发展确实存在差异,我们看到国家在区域协调发展上也做了很多工作。”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说。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地处长江三角洲的浙江省从1978年到2011年常住人口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6%,2011年首次超过9000美元,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更近乎是西藏、甘肃等一些西部省份的3倍。

2011年国家出台西部开发新十年规划,把重点放在中西部地区,把贫困地区划分为14个片区并分别制定规划,其中3个片区涉及贵州,全省65个县被纳入重点扶贫区。

“这些地区上来了,能有效缩小与东部的差距。”栗战书说。

三都县是新时期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1年扶贫标准提高至2300元人民币后,贫困人口增加为19.3万人。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县长张加春坦言,扶贫压力很大。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一系列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内容又让他看到了希望。

“报告中提到要规范发展小型金融机构,健全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机制体制,让我们倍感鼓舞。”张加春说,近年来,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越来越多。他们到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学到了技术,开阔了视野。借助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相关扶持政策,不仅能够回乡自己创业,还能带动当地一部分人就业。

“我在基层考察时认识了一个三都县的农民,只有小学文化,在上海昆山理发5年,回到家乡来,准备开一个理发店,”张加春回忆说,“他自己只有2万元的积蓄,后来通过政府鼓励扶持的小额贷款又筹了3万元,在县城开了一个店,招了几名员工,因为技术好,一年多的时间,生意很不错。”

“区域之间的不平衡,是不能单靠市场经济解决的,利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去协调,这是正确的,任何国家都会这样做,否则国家不会稳定。”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财政局局长杨福刚说。

财政部提请全国人大第十一届第五次会议审议的201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中,今年中央财政预计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民生支出安排合计13848亿元人民币,增长19.8%;用在农业水利、公共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等方面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支出安排合计15124亿元人民币;中央财政在全国财政收入中的占比首次低于50%,更多中央财力将用于转移支付平衡地区差额。其中,用于革命老区、民族和边境地区的转移支付将达到550.76亿元人民币,是上年执行数额的148.9%。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蚌埠市市委书记陈启涛认为,中国地区收入差距客观存在,“共同富裕”不能简单的理想化理解为全社会收入都一样,那样就回到了改革开放以前“大锅饭”状态,并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政府要加以协调,进行二次分配,注意消除收入不公和差距过大的问题。”陈启涛说,我们现在可以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扶持弱者,保障好弱势群体的生活,比如为他们提供买的起的房子、为残疾人、无家可归者提供更多资助等等。这些都是政府应该做的工作。

“要让社会发展的福利最大,让和谐的因素最大,不和谐的因素最小,同时要保持综合国力的增长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陈启涛说:“这种平衡度的把握,对各级地方政府都是种考验,就像手里拿了一手牌,打牌是输是赢,还要看你怎么去打。”(完)(参与采写记者王新明)

[责任编辑:王婧]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