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财经 > 宏观经济 > 《金融世界》特别策划:金融特区

《金融世界》特别策划:金融特区

2012年03月26日14:56分类:宏观经济

核心提示:中国市场支撑这些跨国企业的利润,但是,中国投资者却无缘分享。能否设立“金融特区”,对接海外资本市场呢?

本刊记者  吴满宇 汪孜博 韩韬 孙弢/文

最近,苹果公司市值创出新高,甚至超过微软和谷歌之和。过去3年,苹果股价上涨超过5倍,利润增长7倍多,其中,中国市场贡献巨大。数据显示,去年前三季度,中国内地消费者共购买560万台iPhone手机。有人预测,未来1〜2年,iPhone中国需求量将达到数千万台。对此,苹果CEO蒂姆·库克说,“我们已经做出大胆预测,但结果表明,这还不够大胆。”

如今,许多国外知名企业发展依赖中国市场支撑。年轻人,甚至是老年人,也会穿着耐克鞋逛街;麦当劳和肯德基门店中,一日三餐都有人光顾;沃尔玛、家乐福则成为闲来无事型消费代名词。

国际奢侈品行业更是在中国赚得盆溢钵满。过去10年间,内地奢侈品市场以年均20%以上速度递增,国人奢侈品消费总额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路易威登、爱马仕、古驰、欧米伽、香奈儿等绝大多数世界顶级品牌已进驻中国。

中国市场支撑这些跨国企业的利润,但是,中国投资者却无缘分享。

能否设立“金融特区”,对接海外资本市场呢?

在境内交易境外资产

离岸金融(Offshore Finance)起源于欧洲。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伴随美元国际化进程和特殊历史背景,大量美元游离于美国境外,无人监管,被叫做离岸美元,最终落脚伦敦,东欧人、法国人、阿拉伯人等开始在此交易离岸美元资产。

过去若干年,“离岸”对中国金融界来说,始终是最具神秘色彩的西方专属概念。伦敦离岸金融市场呈现两大特点,一是施行境外制度规则,交易不受境内干预,因此,曾有人将离岸金融市场比作“公海”。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将其形象地称为“三不管”地带:“一是货币发行国不管,因为是境外货币;二是交易市场所在国不管,因为是境外交易;三是市场参与机构所在国不管,因为是境外行为。”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离岸金融市场这种现象非常特殊,将其比作“公海”并不贴切,“因为市场并非没人管,而是存在严格监管制度。”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进一步解释道,“事实上,当地政府负责监管离岸金融市场,比如,在机构准入方面,要经过规范审批,只是业务层面不加干预。”

另一大特点是交易规模大。新加坡华侨银行经济学家谢栋铭指出,“离岸金融市场使用境外货币,进行债券、股票,以及衍生品等大规模金融交易。”他举了一个例子:香港使用港币,但可以发行美元债券,如果交易量足够大,香港就成为美元的离岸金融市场。

随着金融全球化不断发展,传统离岸金融学术概念愈加宽泛,涉及境外金融资产运作的交易,不论本国人还是外国人,都广泛参与其中。美国芝加哥期权交易所董事总经理郑学勤解释道,“通常是本国利用特殊优势,吸引金融机构或商业公司,将境外货币计价金融资产,拿到离岸金融平台进行运作。”

业内人士建议,国内发展离岸金融,可以设立一个“金融特区”。特区施行境外制度规则和业务模式,境内机构可以购买境外资产,实现境外融资,参与境外交易,有秩序地从事目前国内尚不允许的金融活动。

[责任编辑:刁倩]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