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财经 > 宏观经济 > GDP增速破8风险增加 稳增长调结构寻公约数

GDP增速破8风险增加 稳增长调结构寻公约数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2年06月10日08:30分类:宏观经济

核心提示:5月份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等多项宏观经济指标再创新低。由此判断,当前GDP增速破八的风险正在增加,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央行降息的必要性。

新华08网上海6月9日电(记者何欣荣 王淑娟)国家统计局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等多项宏观经济指标再创新低。由此判断,当前GDP增速破八的风险正在增加,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央行降息的必要性。

投资增速逼近20% 工业增速仍在10%以下

目前,我国按季度公布GDP数据。在没有月度GDP数据的情况下,判断整体经济走势可以参考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和工业增加值增速。

从经验上看,投资增速、工业增速与GDP增速有着较大的关联性。一般而言,20%的投资增速或12%的工业增速,差不多对应8%的GDP增速。今年前5月份,我国投资增速20.1%,环比回落0.1个百分点。5月单月的工业增速9.6%,环比加快0.3个百分点。这些指标意味着,当前我国GDP增速处于“七上八下”状态的可能性较大。

事实上,在5月PMI数据出台前后,多数机构已经选择下调二季度中国GDP的预测值。如交通银行预计二季度GDP增速为7.8%,国泰君安则给出了7.5%的预测值,而这已经是今年政府确定的增长目标。

和GDP的“七上八下”一样,企业家的心情也颇为煎熬。浙江台州方圆造船有限公司董事长金文林告诉记者,今年当地主打出口的部分小船厂连一艘订单也没接到。方圆造船主要做挖泥船、工程船,和国内市场联系较多,但订单量亦下降逾20%。内外需双弱,是近年来少见的局面。

虽然多数机构认为二季度GDP增速将见底,但正如一季度经济见底的预期落空,当前经济还有一系列挑战:房地产市场的刚需能否持续释放,迫在眉睫的希腊大选对欧元区的影响,等等。

投资提速势头已显  实际见效待三季度

面对经济的下行压力,政府打出了包括财政、货币和产业政策在内的组合拳,近期的降息就是例证之一。瑞银特约首席经济学家汪涛指出,降息并非稳增长的最重要举措。企业信贷疲软并非信贷成本过高,而是有效需求不足、缺乏投资意愿。

从短期来看,增加政府在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是提振总需求的重要手段。在发改委加快项目审批、货币政策松动的双重拉动下,5月的投资增速虽然还在下滑,但降幅明显收窄,提速的势头已开始显现。

铁路是投资提速中最先受益的板块之一。铁道部的最新统计显示,前5月全国铁路完成投资1296亿元,同比减少41%,但环比来看,5月单月的投资比4月多了100亿元,且累计跌幅收窄了7个百分点。

部分企业已经感受到投资提速的势头。国内最大的高铁扣件生产商晋亿实业,从5月初开始连发两个采购中标公告和两个合同签订公告,最大的一笔为京福闽赣客运专线物资供应,合同金额6.29亿元。

晋亿实业副总经理涂志清告诉记者,公司现在签的部分合同其实是去年上半年中标的,后因铁路建设大面积停工,后续工作随之停顿。“现在签了正式合同,说明原来停工的铁路又启动了。但新开工的项目依然偏少,希望在稳增长政策的支持下,后续形势进一步改观。”

铁路只是一个局部,从整体来看,投资需求还没有明显改观。钢铁现货交易平台“西本新干线”总经理助理盛志诚说,钢材需求与建筑和制造业紧密相关。从当前情况看,刚性需求依然偏弱,抄底需求和囤货需求持币观望,商家报价没什么“ 花头”。

他认为,虽然各项稳增长政策陆续出台,但要转化为实际需求,往往存在两三个月的时滞,预计真正见效要等到三季度。

寻找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公约数

虽然稳增长是当务之急,但我国有从容应对的空间。因为与2009年的经济下行相比,当前形势有两大不同:一是总体缓慢下滑,并非“断崖式“下跌。二是没有出现数千万农民工返乡的情况,特别是中西部的劳动力需求强劲增长,相对平稳的就业形势让政策免去仓促应对之忧。

在这种情况下,调结构应该是与稳增长并进的选项。虽然发改委近期批了很多项目,但多数集中在环保、民生和中西部地区,结构调整的导向非常明显。在兴业证券看来,政策正在寻找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公约数。

更大的调结构希望寄托在改革上,包括结构性减税、放开市场准入还需要进一步推进。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袁志刚表示,从中长期看,我国要以政府职能转变为保障,以要素市场化改革为主线,来增强经济的活力。

在稳增长、调结构的同时,控物价也不能放松。上海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胡月晓指出,近期鸡蛋和大蒜价格的快速反弹,说明过多货币对物价的推动作用依然强劲。

此外,本次央行降息后,一年期存款利率降到3.25%,只是略高于3%的CPI水平。当前物价面临的变数很多,比如投资增加带来的拉动效应、资源价格改革带来的推动效应。下半年物价如果反弹,正利率转负,对居民预期管理是一个不利影响。

基于此,不少人认为继续降息的空间虽然存在,但对价格工具的使用要十分谨慎。申万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指出,虽然未来降息仍有可能,但何时再降需要一定时间的观察。既要关注外围经济变化,也要看此次降息的效果。

[责任编辑:邹晨洁]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