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财经 > 宏观经济 > 下半年中国外贸增速仍将低位徘徊

下半年中国外贸增速仍将低位徘徊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2年07月11日15:34分类:宏观经济

新华08网7月11日电(有之炘)最新公布的6月外贸数据向好,提振市场信心。但业内人士指出,顺差远超预期并不能代表外贸出口走出低谷,中国外贸面临更为复杂的局面,出口短期内仍有回落可能,下半年外贸增速仍将保持低位。

一、官方提振保十信心

第二季度外贸顺差为689亿美元,大幅高于去年同期的467亿美元以及今年第一季度的11亿美元。从净出口对GDP的贡献来看,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其对GDP的贡献率都在今年第二季度出现明显回升。

从月度走势来看也呈现出逐步回暖态势。经季节调整法调整后,4月份进出口增速仅有6.1%,5月回升到11.1%,6月份继续回升到12.4%。一般6、7月份的外贸形势会呈向好发展,此次偏向乐观的6月进出口数据也受到季节性因素影响。

“今年以来,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体保持平稳增长,呈现低位回稳态势,”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郑跃声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全年对外贸易可望实现10%的预定增长目标。

据郑跃声介绍,中国贸易伙伴多元化进程延续、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较快、机电产品出口增长较快、贸易价格条件有所好转、新兴市场国家出口较为稳健等是上半年外贸呈现的几大特点。与此同时,这些也为下半年外贸形势平稳发展奠定了基础。

官方判断,尽管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着更为复杂和严峻的局面,但国内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短期内不会发生较大变化,随着中国经济稳增长和促进对外贸易扩大进口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效果会逐步释放,如果世界经济形势尤其是欧洲债务危机不再继续恶化,今年全年中国对外贸易可望实现10%的预定增长目标。

澳新银行经济学家周浩在报告中称,出口表现好于预期,某种程度上表明外需仍然较为强劲。也有部分市场人士惊呼,中国外贸已走出低谷。

二、企业态度并不乐观

数据公布后,一些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吐露了各种质疑——出口增加这么多为何国内经济仍不乐观?为何还有相当数量的出口型企业报怨没有生意做?欧美需求依然不振、新兴国家市场也并未显示出强劲增长的态势,后市是否值得乐观?

义乌市被认为是中国低成本产品出口的风向标,尤其是面向新兴经济体市场。中国商务部根据义乌批发商相关数据首次编写发布了“义乌小商品指数”,而这一数据也反映出中国更普遍的出口经济情况。今年6月,“义乌小商品指数”降为986,指数低于1000即意味着萎缩。

来自阿里巴巴旗下企业、中小企业进出口流程外包服务平台深圳市一达通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肖锋多年同外贸企业打交道,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暂短的顺差远并不能代表外贸出口走出低谷,尽管海外消费者刚需依旧,可由于交易条件的恶化(包括成本上升、利润挤压、缺少金融支持),预计外贸出口仍然形势严峻并会延续,采购商和供应商的日子仍然困难。”

与之相对应的一达通中小企业外贸研究中心发布最新报告称,小企业自身抗金融风险能力相当薄弱,中小企业外贸景气指数呈现小幅下降态势。

此外,巴克莱银行经济学家黄益平结合最新PMI指数中的新出口订单的减少分析认为,目前世界整体经济发展低迷,根据企业目前的订单出货情况,后续几个月的外贸数据仍可能回落,出口两位数的增长不会持续。

德国经济研究所、法国国家统计及经济研究局和意大利统计局的最新研究表明上述顾虑不无道理。三家机构均预计,第二季度欧元区经济将萎缩0.2%,第三季度欧元区经济将进一步萎缩0.1%,欧元区经济可能长期低迷。

安邦咨询首席研究员陈功警示,虽然中国出口的商品多是必须品,受冲击相对要少,但如果欧洲消费者持续紧缩消费,必然会对中国出口造成影响,市场应该做好应对欧洲长期衰退的准备。从出口的国别数据来看,对欧盟的出口也再次转为负值,对美国、日本的出口与上月相比也有一定下滑,国际市场变化继续牵动着中国外贸的走向。

三、低速增长中借机调结构

欧美经济不景气,国内原材料、人工以及运输等成本上涨,很多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以及传统商品的企业没能力涨价,因此面临着利润锐减或有单不敢接尴尬局面。

在此背景下,决策层也在积极推动出口行业向生产更高附加值产品的价值链高端发展,也就是加大电信设备和工业机械等资本品的出口力度,逐步远离玩具、服装等低端出口品。

从此次公布的海关数据中也显示,出口商品结构有所优化:机电产品出口增长较快,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降低,一般商品进口也正在大幅超越加工贸易。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研究总监刘利刚对此评价认为,中国的出口正在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出口商品开始逐步向价值链上游转移,与欧盟的商品结构开始趋同。刘利刚还建议,那些劳动密集型的出口企业在淘汰后可以考虑投身服务业。

“中国外贸潜力很大,应借机调整,”上海出口商品协会会长冯郑州表示,“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协会要增强服务意识,帮企业渡过难关;另一方面企业自身应尽快提升竞争力,开拓市场、提高品质适应未来新形势下的国际新需求。”

[责任编辑:李澎]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