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财经 > 宏观经济 > 外贸2012未能达标 2013谨慎乐观

外贸2012未能达标 2013谨慎乐观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3年01月10日16:42分类:宏观经济

核心提示:2012年12月出口增幅14.1%这一数据着实让金融市场兴奋了一把。与此同时,企业家及业内专家对2013年的外贸形势显露出既乐观又谨慎的复杂情绪。去年的总量目标未完成,结构优化仍在今年继续。

新华08网上海1月10日电(记者有之炘)海关总署10日上午公布的最新外贸数据显示:2012年外贸增幅并未“保10”,相较于此前市场普遍预计不到5%的出口增幅,2012年12月出口增幅14.1%这一数据着实让金融市场兴奋了一把。与此同时,企业家及业内专家对2013年的外贸形势显露出既乐观又谨慎的复杂情绪。去年的总量目标未完成,结构优化仍在今年继续。

倍感煎熬的2012

年度统计显示,2012年全年贸易顺差为2311亿美元,较上一年扩大了48.1%。全年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6.2%,出口、进口分别增长7.9%和4.3%。

尽管早已做好形势严峻的思想准备,但2012年外贸形势的复杂程度还是超过了不少人的预期。虽然采取了稳定外贸增长的系列举措,但受困于外需持续不振,全年未能“保10”。

回顾2012年,外贸企业倍感煎熬。用商务部的话来说,就是“同时面临'三座大山’的压力”:一是世界经济增速持续下降,外部需求严重不足;二是国内要素成本持续上升,人民币加快升值,传统竞争优势弱化;三是贸易摩擦加剧,风险上升。

“事实上,加工贸易仍然在中国的贸易中占据重要位置。” 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指出,“整体外部需求下滑影响了去年中国的中间商品进口,使得进口表现明显弱于预期。可见外部需求疲弱的状态仍是威胁中国经济复苏持续性的主要风险。”

最新的月度数据释放出良好的信号。2012年最后一个月份的进口和出口规模双双创历史新高,一改之前出口连续两个月环比收缩的困局,316.2亿美元的贸易顺差更是同比上涨91.8%。 

“财政悬崖”和飓风“桑迪”看来并没有抑制上月中国出口的表现。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公开表示,由于优惠政策于2012年年底到期等原因,上个月中旬以后进出口同比增长跃至6.4%。

回升偏弱的2013

目前市场热议的一大焦点是——今年的外贸目标会设定在什么水平?多数人士判断,“保10”很可能会被“保8”取代,外贸增长的“质量”和“平衡”会被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星展银行投资总监林哲文认为,美国“财政悬崖”的威胁消退,美国经济在今年可能会有惊喜;欧元地区经济也已度过低点;日本政府承诺的积极财政措施与货币刺激方案,将推升经济表现。这些都可促进全球经济增长与市场信心。基于这一判断,该银行大中华区高级经济师梁兆基乐观预计,2013年中国的进出口增长双双能达到15%。

然而,更多的是警示的声音。“今年外贸可能与去年持平,外贸能不拖GDP的后腿就不错了。”北京大军智库经济咨询公司主任仲大军说,“不会有太多的亮点,也不至于悲观。”

商务部研究院的专家判断,2013年进出口增速会略高于去年,但外贸仍难改变低位增长的态势,出口重新回两位数的增长区间充满挑战。

这一判断与企业家的感受更为贴合。上海丝绸董事长徐伟民坦言:“外部需求方面,全球经济复苏是一个缓慢的进程,即使好转也只是零点几个百分点的上升,不会有显著改善;从国内环境来看,各种成本依然高居不下,企业转型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总体而言,2013年经济会比2012年略好,但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并不会比2012年小。

徘徊前行的出口企业

步入新的一年,促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跨越,以及“开拓市场”“转型升级”的呼声依然不绝于耳。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研究员黄少卿分析,外贸的贡献更应该体现在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贡献上,而不仅限于增长数量或速度的贡献上。“一方面提高高技术产业的竞争优势,出口更多高附加值产品;另一方面进口更多高技术,通过贸易提升中国经济的整体质量。这才是努力的方向。”

然而,这条突破之路前途曲折依然。以纺织行业为例,出口总量在上升,盈利却在减少。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指出,服装出口尽管增速为正,但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持续下滑,表明这个行业依然处于价值链低端。

与此同时,还有业内人士反映外贸企业遇到的困局并非单纯的“外需疲软”。一达通副总经理肖锋告诉记者:“从表面看是全球经济放缓导致外部需求疲软,但其实有着诸多深层次问题。很多一般贸易,尤其是高附加值、技术含量高的领域其实并不缺少订单,但是企业缺少贸易金融服务,不敢接单。”

虽然决策层明确表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方向和决心,但政策落地的效果仍有待观察。肖锋建议,可以借助市场化的进出口外包平台,“化零为整”整合贸易金融资源。

世界经济已由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我国面临的机遇,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完)

[责任编辑:彭桦]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