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财经 > 宏观经济 > 菜价高企如何缓波幅?瞄准“大众品种”保基本

菜价高企如何缓波幅?瞄准“大众品种”保基本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3年01月10日17:52分类:宏观经济

核心提示:农产品流通一般要经过产地收购、中间运输、销地市场批发、二级批发和终端零售等环节,每一环节至少加价5%到10%。流通环节不加价是不可能的,但如果环节太多,不仅会造成农产品在流通中损耗过大,而且每个环节的成本上升都会传导至终端消费者,最终形成“叠加效应”,拉升农产品价格。

新华08网上海1月10日电(记者李荣)近期的菜市,可说是“冰雪冬淡”。菜价出现波动,是市场规律。但尽可能平缓波幅,也是一项民生工程。

“保淡,不是'全包’,必须瞄准大众品种,保住基本供应,守住底线。”上海市农委蔬菜办主任陈德明近日对记者说。

高峰菜价中要有“底价”

蔬菜生产,受天气因素影响极大。淡旺季分明,过渡快。去年全国蔬菜产销,9、10月份时还在为局部的“卖难”发愁。至11月中旬起,菜价回暖。新年元旦前后,逐渐进入“高峰菜价期”。

“冬淡的这个菜价过程,也是一个市场规律。主要是近期前有北方冰雪,后有南方雨雪的影响,全国蔬菜生产和配送受到一定影响。”上海市蔬菜办人士说。上海由于雨雪量相对较小,本地菜源基本未受大的影响,所以郊菜的出货量还是保持正常。

“高峰菜价中,一个要在大众品种中形成底价,这是保冬淡的关键。”陈德明说。上海根据当地市民的消费习惯和口味,选择青菜和杭白菜等大众品种,作为冬淡保供应的“底线品种”。

记者在沪郊采访,菜区工作人员说,在冬淡期间,番茄、黄瓜等反季节品种,价格肯定上升;豆苗、草头这些精细品种,用工量大,冬季用工成本高,价格肯定也是居高不下。这些品种只能“交给市场来调节”。要保供应、稳菜价,必须选择基本品种,保证基本供应。

记者从上海相关的农产品价格监测系统中了解到,9日上海青菜的田头价是每公斤1.9元,比上一周下降0.2元;批发价是每公斤2.7元,比上一周下降0.4元;零售价是每公斤5元。

查阅历史资料,1993年同期上海也有一个雨雪过程。“青菜目前的零售价位,与1993年同期的最高价格基本持平。这中间已相隔20年,生产成本等已有很大变化。说明基本菜价还是处于可控的范围内。”陈德明说。

市场布局应“城乡统筹”

接下来春节将临。一般印象中,春节市场蔬菜消费集中,如果“冬淡”的供应低谷与春节的消费高峰两相“叠加”,会否加剧产销的矛盾?

此间的蔬菜业内人士提醒,春节市场绝不可“笼统而论”。拿上海这个特大城市来说,根据往年的规律,到了春节,有这样几个因素需要考虑,一个是本地居民和来沪游客的节日消费,肯定会比平时的消费量大,消费集中;但另一方面,春节放长假,还有学生的寒假,大学生和外来打工人员都会回家乡过年,这部分消费会下降,单位伙食团购量也会有调整。

所以,在春节来临之前,各地应密切关注今年人员流动的新特点,“几个因素综合考虑”,合理进行城乡统筹,及时发布蔬菜产销信息,综合调配,才能在更大范围内提升蔬菜供求的平衡度。

相关人士认为,从现在到春节,如果没有更为严重的灾情,天气能够有所回暖好转,蔬菜生产的恢复应该是比较快的。但如果再有持续10天以上的冰雪天气,或者较为严重的降温,蔬菜产销就会再受一定的影响,菜价也会有一定的波动。

终端问题还应继续破解

消费者对菜价的直接感受,是在终端。所以终端零售菜价的调控,也是一个关键环节。

从全国来说,“卖贱买贵”的“最后一公里”现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当然,这也是一个市场规律。目前国内的蔬菜产销格局,做不到“直供直销”唱主角,生产源头与消费终端之间,需要环节来“环环套上”。但减环节、减流通成本,应是大众消费品产销改革的“长效课题”。

长期关注蔬菜市场的分析人士袁亚祥对记者说,农产品流通一般要经过产地收购、中间运输、销地市场批发、二级批发和终端零售等环节,每一环节至少加价5%到10%。流通环节不加价是不可能的,但如果环节太多,不仅会造成农产品在流通中损耗过大,而且每个环节的成本上升都会传导至终端消费者,最终形成“叠加效应”,拉升农产品价格。

据了解,在上海,本地绿叶菜的产销对接率已达50%左右,形成“农超(超市)”、“农标(标准化菜场)”、“农社(社区)”等对接模式。对接之后,还有文章可做。比如标准化菜场,如何进一步回归公益性;政府的稳物价调控措施,如何在摊位费的减免及终端菜价的稳控上得到落实,都在一步步地试点探索。(完)

[责任编辑:彭桦]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