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财经 > 宏观经济 > 政府报告三“看点” 助力城镇化纵深推进

政府报告三“看点” 助力城镇化纵深推进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3年03月05日19:48分类:宏观经济

新华08网北京3月5日电(记者陈谊娜 华昶)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依然是“重头戏”。三大“看点”不同以往,值得特别关注:一是首提为“自由迁徙”创造公平制度环境;二是明确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职能和发展方向;三是强调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良性互动关系。

——看点一:首提为“自由迁徙”创造公平制度环境

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农民“市民化”问题上,已经提出诸多举措,如允许具备条件的农民工落户,基本公共服务的覆盖,解决劳动报酬、子女就学、住房租赁等实际问题,加强人文关怀等。从政策到措施,从物质到精神,都对农民变市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提为“自由迁徙”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突破户籍壁垒、直指“市民化”深意。“市民化”的深意并不在于借助城市户口将农民固定在某个城市社区,使其成为所谓“稳定”的劳动力,而是保障其自由流动的权利,并提供方便流动的制度保障。正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所言,自由迁徙已经是现实,但要让农民工真正享受公平待遇,还需通过改革来解决。

在推动城镇化的若干举措中,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制度改革”摆在了突出位置,明确要“加快推进户籍制度、社会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改革”,从根源上为城镇化建设清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提出,“制度改革”应具有系统性和协同性,在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同时,要加快劳动就业制度改革、福利保障制度改革。

——看点二:明确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职能和发展方向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去年提出“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各类型城市(镇)的职能和发展方向,即:“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要合理控制规模,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要增强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

所谓“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蕴涵着区域协调发展及发展城市群的理念。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邱爱军认为,要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既要避免“大树底下不长草”,也要避免“同质化”发展。必须在“群”内建立协调发展的机制,如联合建设区域交通及其它基础设施的成本分摊及收益共享机制,便于资源共享以及互相接轨和服务。

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将是未来城镇化的主战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贺铿指出,要重心向下搞城镇化。作为从乡村到大城市的缓冲地带,对大城市的亦步亦趋,使部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难掩超前发展、后继乏力的尴尬。当前迫切需要提升其在新型城镇体系中的作用,建立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重点的农民梯次转移模式。邱爱军还建议,为小城镇松绑,让镇区人口5万以上的小城镇升级为相对独立的城市,拥有相应的城市行政执法权、经济审批权、财政自主权等,实现财权与事权的匹配,一方面解决小马拉大车的问题,另一方面遏制高等级城市对低等级城市公共资源的“集中”,此外,新兴城市可以快速“市民化”,缓解中国城镇化率“虚高”的问题。

——看点三:强调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良性互动关系

农村一向是城镇化进程中的“短板”。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要形成“良性互动”,并在去年提出“与农业现代化并行”之后,进一步明确了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可见,城镇化将在不断纠偏中健康发展。

要“良性互动”“相辅相成”,一方面要避免再走对农村、农民只“取”不“予”的老路。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厉以宁指出,今后的城镇化不应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而是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大中小城市、小城镇以及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互进的城镇化。

另一方面,农业也可以成为推动城镇化的产业。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认为,真正的现代农业绝不是传统的第一产业概念,而是以现代服务业引领的一二三产业的有机结合体。可以想见,未来的城与乡,应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高度融合又各具特色。正如全国人大代表、嘉兴市市长鲁俊所描述的:“农村是城市的后花园,城市是农村的CBD”。

[责任编辑:范珊珊]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