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财经 > 宏观经济 > 招聘求职“两难”困局如何破解

招聘求职“两难”困局如何破解

新华社2013年03月06日20:30分类:宏观经济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记者王敏、林晖、吕晓宇)这是我国劳动力市场奇怪的“两难”现象:一方面用人单位高呼“劳动力短缺”,另一方面新增就业人群感慨“就业难”。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通过稳定经济增长和调整经济结构增加就业岗位。”将就业与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紧密结合,给出了破解难题之道。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表示,当前,劳动力短缺属于结构性短缺,并非总体上的短缺。出现“两难”本质上在于人才结构和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不相适应。

据测算,“十二五”期间,每年城镇需要安排的劳动力在2500万左右,而每年城镇能够安排的劳动力大约是1200万,我国的就业市场仍然供大于求。

“目前一些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滞后,一些大学生期望值过高等因素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全国人大代表贾锁堂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书记颜辉表示,目前就业形势和整体经济形势有关,政府工作报告指明了方向。通过稳增长,经济效益好了,可以创造更多的劳动岗位。同时,我国将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升级,给劳动者就业带来新机遇。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力帆集团成品检验部组长邹先荣表示,我国目前仍处于工业化中期,技术工人处于严重短缺状态。“要想促进农民工就业,就要多给农民工创造培训机会,使他们成为有竞争力的技术工人。”

与此同时,许多企业发现越来越难留住熟练工。专家指出,新一代农民工已经日益不满足仅赚钱等物质追求,他们更在意各项政策、待遇等,比如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他们已经学会用脚投票。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为人们自由迁徙、安居乐业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这将意味着我国将从农民工住房、户口以及子女教育等方面实现突破,打破阻碍农民工入城就业的桎梏。(完)

[责任编辑:范珊珊]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