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财经 > 产业经济 > 中国生物航煤成功首飞 产业化需迈三道坎

中国生物航煤成功首飞 产业化需迈三道坎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3年04月25日09:30分类:产业经济

核心提示:分析人士指出,“地沟油”上天而非上桌无疑是一举多得,能够缓解资源紧缺、降低环境污染、改变“地沟油”扭曲走向。但需指出,这类生物燃料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还需突破高成本瓶颈,保障原料持续供应以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三大问题。

新华08网上海4月24日电(记者王鹤 贾远琨)24日,使用“中国石化1号”生物航空燃油的飞机在上海成功试飞,这架飞机动力来源是由地沟油、棕榈油、硅藻油等转化而来的生物燃料。自此,中国跻身全球少数几个自主研发生产生物航煤技术的国家之列。

分析人士指出,“地沟油”上天而非上桌无疑是一举多得,能够缓解资源紧缺、降低环境污染、改变“地沟油”扭曲走向。但需指出,这类生物燃料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还需突破高成本瓶颈,保障原料持续供应以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三大问题。

国产地沟油变身生物燃油实现成功首飞

据了解,中国民用航空局确认了中国石化1号生物航油产品质量,并对东方航空飞行准备工作进行检查后,给试飞飞机颁发了特许飞行许可。飞行机组驾驶着这架“绿色”航班,在批准空域进行了85分钟的技术飞行测试后平稳降落。机长称“飞行过程中动力很足,与使用传统航空燃料没有区别”。

中国民用航空局适航司徐超群副司长表示,生物航煤是全球航空燃料发展的重要方向,试飞成功标志着中国在生物航煤的研发生产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成为继美国、法国和芬兰之后,第四个拥有自主产权生物航空燃油技术的国家,中国石化也是国内第一家拥有这项技术的企业。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院长龙军表示,这表明我国有了应对欧盟征收航空碳税政策的技术策略,为我国航空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及航空生物燃料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业内人士指出,航空业污染主要来自航空煤油燃烧的排放。因此要实现航空业的节能减排,需从寻找替代燃料或发动机改造入手。从传统航油转向生物航油是国际航空业的大势所趋。

据中国石化杭州炼油厂的方胜良介绍,生物燃料的原料主要包括椰子油、棕榈油、硅藻油在内的植物油和餐饮废油,俗称地沟油。普通的矿物油燃烧后变成二氧化碳,增加碳排放,给环境增加负担。相比之下,生物航煤不仅可再生,还具有持续性,也无需对发动机进行改造,具有很大的环保优势。

据了解,生物燃料的成功使用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我国实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0%-50%的目标提供支撑。据测算,到2020年,生物航煤的使用可减少1.9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国内外竞相加速生物燃料研发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表示,航空公司、机场、空中航行服务供应商和制造商早在2009年就开始呼吁,通过全球性的解决方案来减少航空业排放,同时一致承诺:到2020年,年均燃效提高1.5%;从2020年开始,稳定碳排放,达到碳中和增长;到2050年,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净减少50%。

为应对环境和资源的双重压力,国外石油公司早已开始生物航煤技术的研究,有些已取得显著进展。所开发的技术可采用动植物油脂、地沟油、秸秆等为原料,经过加氢和费托合成等技术来生产航空生物航煤。一些欧美国家和日本等从2008年开始,广泛开展了生物喷气燃料的示范飞行,2011年开始进行生物喷气燃料的商业飞行。这些生物燃料主要以椰子油、棕榈油、麻风子油、亚麻油、海藻油、餐饮废油、动物脂肪等为原料生产。

航空公司方面,自从2011年7月汉莎航空推出使用生物燃料的定期商业航班以来,芬兰航空和法航荷航集团都陆续加入使用生物燃料飞行的行列。

国内企业近年也纷纷加入开发生物航空煤油技术的队伍。2009年,中国石化启动了生物航煤的研发,其所属的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出了具有自主产权的加氢法生产生物航空煤油成套技术,2011年采用该技术在中国石化杭州炼油厂改造建成了一套工业示范装置,并成功进行了制备生物航空煤油的工业试验。中国石化的费托合成技术也已成熟,相关工业应用装置预计在2013年投产,不仅开辟了生物航空煤油的生产技术路线,同时也拓展了原料来源。

据悉,霍尼韦尔旗下UOP公司正与中国石油商谈在华合作建立首个年产6万吨的航空生物燃料炼油厂,该炼油厂有望在2013-2014年投入商业运营。

商业化还需迈过三道坎

据介绍,中国石化1号生物航煤适航审定工作已进入适航颁证前的审议阶段。全部适航审查通过后,民航局生物航煤适航审定委员会将颁发中国第一张生物航煤生产适航许可证。届时,中国石化将成为国内第一家拥有生物航煤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生物航煤产品可以进入商业化应用。

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李健此前表示,预计2020年中国航空燃料消费量将超过4000万吨,届时生物航油可能将占航油总量的30%。按照每吨一万元的价格计算,2020年中国生物航油市场容量将达到1200亿元。

但需指出,中国石化1号生物航煤首飞成功只是生物燃油商业化利用的开始,生物燃料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还需迈过三道坎。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陶志平说,实际上,生物航煤开发在全球范围内尚属刚刚起步,目前生物航油的价格是普通航油的2-3倍左右,突破成本过高的瓶颈是生物航煤必须跨过的关口。这同样也是国外生物燃料起步虽早,产业化步伐同样非常缓慢的关键因素。

原料持续供应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去年1月,德国汉莎航空称,由于库存的生物燃料即将耗尽,且没有其它可靠的新燃料来源,因此决定终止其使用生物燃料的定期商业航班,这距离其2011年7月开始的生物燃料定期航班飞行不过半年时间。

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也需跟上。据了解,一套炼油装置从建设、调试到正常生产,短则两三年,长则需要三五年,提高生物燃料产能并非一日之功。

[责任编辑:范珊珊]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