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财经 > 社会热点 > “垃圾围村”之困待破解

“垃圾围村”之困待破解

评论
分享到
新华08网2013年05月29日10:45分类:社会热点

核心提示:记者采访了解到,东北农村正遭遇“垃圾围村”难题。由于缺乏场所和有效处理手段,大量生活垃圾堆放在村屯周围,不仅气味刺鼻,对地下水也带来污染。

新华08网长春5月29日电(记者朱海黎、王昊飞、宗巍)记者采访了解到,东北农村正遭遇“垃圾围村”难题。由于缺乏场所和有效处理手段,大量生活垃圾堆放在村屯周围,不仅气味刺鼻,对地下水也带来污染。

随意堆放

6月临近,东北地区气温逐渐升高,温暖的空气中飘散着刺鼻的味道。在吉林省九台市龙嘉镇莲花村,越往村里走,刺鼻气味越大。

村民闫秀文门前的一大块洼地成了垃圾池,堆满了塑料袋、煤灰、玻璃瓶、农药瓶、旧衣服、碎碗、动物尸体、瓜子皮、腐烂水果等。现年73岁的闫秀文说:“冬天还好些,一到夏天下雨,垃圾堆里的污水能流到院子里,我和老伴出门必须穿雨鞋,太脏了”。

村西边一条沟渠里的垃圾更多。这是一条两岸垂柳的护村河,河水已变绿,上面漂浮着五颜六色的塑料袋、动物尸体等,散发出混杂的怪味。河岸一处规模较大的垃圾堆,距离最近的一户村民家不到10米。

在德惠市布海镇义和村村口的水泥路两侧,10多米的猪粪“夹道”堆积。猪粪来自附近一家养猪场,由于很少有农民使用农家肥耕种,大量的猪粪堆积在村路两侧。

记者在吉林省榆树市五棵树镇正义村、农安县开安镇万来村等地发现,不仅村民的房前屋后有小垃圾点,村边的洼地或河沟还有大垃圾点,大大小小垃圾点几乎包围了村子。

一位农民说,每到夏天,垃圾堆就会奇臭无比,天再热也不敢开窗透风。村民更担心的是饮水安全。由于常年喝地下水,很多人害怕垃圾中的有害物质会渗到地下造成水污染。

处理单一

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我国有法律法规具体要求,但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环境防治的具体办法由地方性法规规定,而地方上对此基本处于法规空白状态,这使得农民只能自行选择处理办法。

在德惠市布海镇义和村,正在干活的村民代大爷说,村里垃圾越来越多,原来的垃圾堆放地不够用。现在镇里建了一个大型垃圾处理点,定期来村里拉垃圾。问及拉走的垃圾怎么处理,代大爷说是换个更大的地方堆放,“农村没啥好办法。”

“前几年,大概一周倒一次垃圾,现在三四天就得倒一次。”九台市龙嘉镇莲花村村民吴东盈说,这几年农家的垃圾数量和种类增多,但村民维护环境的意识并没有提高。义和村村民王大娘说,村头虽然有个垃圾池,但很多村民图方便少走路,随意就扔出个“垃圾带”,春秋季节风大,垃圾有时被刮到院子里。

“垃圾围村”不仅影响生活环境,也影响人畜健康。由于垃圾多样化,由农药瓶、废电池等混合的垃圾已产生毒害化趋势。同时,随着养殖业壮大,批量产生的禽畜粪便及宰杀后的废弃物无法消化,同样对周边空气、土壤、水源形成污染,成为畜禽疫病、寄生虫病和人畜共患病的传染源。

破解难题

农村垃圾成为城乡环境新污染源。近年来,我国很多地方意识到“垃圾围村”的危害,出台措施治理。吉林省环保厅厅长王国才说,吉林省将加快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在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大荒地村,农村环境连片试点项目建成后,实现了日处理生活垃圾5吨、处理畜禽粪便30吨、处理污水300立方米。

虽然这些举措局部取得成效,但就整体而言远远不够。吉林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孙志明认为,主要是资金和配套设施跟不上,缺乏有效的农村垃圾收集、处理和保洁模式,加上农民的垃圾分类意识跟不上,导致“垃圾围村”现象。

专家建议,地方政府须提高公共服务能力。首先,应厘清农村垃圾管理部门权责,避免出现多头管理带来的效率低等问题。

其二,加大农村垃圾处理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分级处理机制。针对当前农村垃圾主要依靠填埋、焚烧等粗放式做法,地方政府应加大科技配套设施投入。同时,应根据城镇化水平进行区分,比如在城镇化水平高的地方,可以采取村一级收集、镇一级转运、市县一级处理办法,在城镇化水平低一些的地方,可以通过发展沼气等办法,有效处理垃圾。

通过宣传引导提升农民环保意识,特别是垃圾分类意识。容易降解的垃圾,可以引导农民通过填埋方式处理,但一定要选择恰当的填埋地点。不容易降解的垃圾,就要通过收集的办法,统一进行处理。

[责任编辑:范珊珊]

分享到: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