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财经 > 社会热点 > 家长“拼孩子” 究竟为了谁的梦想?

家长“拼孩子” 究竟为了谁的梦想?

评论
分享到
新华08网2013年05月31日09:40分类:社会热点

新华08网上海5月30日电(记者俞菀)今年的六一儿童节恰好是周末,许多孩子却仍将忙碌:“我要去上跳舞班”,“我要去听英语课”“我要参加围棋决赛”……一些孩子告诉记者,他们早已忘了,上一个“无忧无虑”的儿童节是在几岁。

重重社会压力之下,家长把“拼孩子”变成了一项艰巨的事业来完成,这个过程可以说是教育的“渐进式扭曲”。

孩子能上重点大学是多数家长的期望,能让孩子出国留学亦成了父母的骄傲。从孩子出生开始,依着这些目标苦心经营,被认为是一种具有高回报率的投资行为。重点小学——重点中学——国内重点大学或世界名校……家长们相信,一路优质教育资源是孩子优质未来的保证。

问题是,谁又能保证失落的不比得到的珍贵?更重要的是,这些是不是孩子们的理想?他们的“主体地位”在当下的教育生态中并未得到充分尊重。

“面试的时候,我问孩子你最喜欢什么,她冷冷地说,英语课。我给她一颗巧克力,她看了一眼就交给了身边的母亲。”上海某知名小学校长丁女士向记者感叹,现在的孩子不快乐,甚至常常处于焦虑紧张的状态,周围的一切都好像是对他们进行某种“测试”或“评价”,他们只好努力去成为父母渴望他们成为的那个孩子。

微博帖子“一位大陆妈妈眼中的日本幼儿教育”,一度引发不少网民感慨:日本的幼儿园似乎完全不重视孩子们的知识教育,而是教孩子们学会“笑眯眯”和说“谢谢”。

美国中小学教育不重基础训练重发散思维,也在网络上引发了讨论:没有统一的教科书,没有统一的考试,没有对学生的分类排位。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放声大笑,每天在学校最少让学生玩两个小时……

除了“羡慕嫉妒恨”,更多家长把矛头对准了当下的教育体制和社会竞争环境。“我们也很难呀,谁愿意给自己的孩子那么重的负担。”一位家长这样告诉记者。问题是大环境就是这样,“人多粥少”的选拔性机制,注定了学习会像“尝不到甜头的甘蔗”,孩子在竞争中得不到快乐。

教育环境的改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育体制机制的变革犹如“大象转身”。如果每一位父母都能放下自己盲目的焦虑和坚持,就会形成“潮头”效应,推动改革前行。须知,教育是渗透在生活之中的,家长才是孩子内心最重要的支持者。(完)

[责任编辑:王钦炜]

分享到: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