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财经 > 宏观经济 > 城镇化建设融资规模尚可控 但仍需警惕潜在风险

城镇化建设融资规模尚可控 但仍需警惕潜在风险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3年06月13日18:01分类:宏观经济

核心提示:未来城镇化建设中投资过热和地方债务规模不可控制等潜在风险,应引起政府足够重视。

新华08网北京6月13日电(记者严卫 李峰)两年半前,刘女士与新婚丈夫严先生从北京回到自己的家乡绍兴。对这两年来绍兴的变化,刘女士深有感触:“路越修越宽,环境越来越好,人也越聚越多。”随着2010年市政府搬迁至镜湖新区,绍兴的市区范围正在不断扩大,道路、商业中心、服务设施等不断兴建。“柯桥的国际轻纺城,就吸引了很多外地甚至外国人来做生意”,做为“外来女婿”的严先生对绍兴的繁荣是完全没有想到,“大街上跑着宝马、奔驰、保时捷。私家车越来越多,我们小区很多人家都是一口气要两个车位。”随着近几年市政府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绍兴市经济发展迅速。据统计,2012年全市 GDP达到3620亿元,比上年增长9.7%,人均GDP为73304元,增长9.4%。

与绍兴市一样,全国许多地方政府都希望借助城镇化发展机遇,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大投资,以刺激GDP的增长。但是,有专家站出来对这股热潮“泼冷水”,认为城镇化发展过猛,投资过热。更有经济学者指出,未来数年是地方政府债务的还债高峰,地方债风险巨大。无独有偶,惠誉、穆迪等国际评级机构4月份下调了中国债务评级。5月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又宣布下调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至7.75%,并警告中国社会融资总额过快增长及广义债务等风险。

对于以上看法,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陈玉宇副教授并不认同,“惠誉、穆迪等国际评级机构下调中国债务评级,主要是迎合国际资本市场的情绪。国际资本市场一直关注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如地方债务比例逐年攀升、房地产价格虚高等,这都给国际资本炒家带来炒作机会。”

陈教授认为,“得益于十几年来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好处,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的经济快速增长,相比发达国家和大多数新兴国家,中国的债务总额仍在可控范围内,处于安全水平。”

但是,未来城镇化建设中投资过热和地方债务规模不可控制等潜在风险,也应引起政府足够重视。陈教授建议,当务之急是要捋顺机制。首先,中央对地方债不能光“堵”,要协助地方制定适合城市发展的税种,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其次,在资本市场还未发展健全起来之前,正视地方发展的融资需求,实行备案制。省级政府可实施申报制度,由地方申报融资额度,规模大小,省级政府进行审批,并上交至财政部备案;第三,允许在地方财政预期内,用地方未来财政收入做担保,募集资金,进行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建设。但是要通过市场化运作,财务报表公开,实现有效监督。

[责任编辑:李晓纬]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