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财经 > 宏观经济 > 去产能周期拉低GDP增速

去产能周期拉低GDP增速

中国证券报2013年06月28日11:17分类:宏观经济

□日信证券 陈乐天

在去产能与结构转型的交织时期,中国经济增速将会明显下降。无论是横向的国际比较,还是纵向的周期比较,都显示如此。

结构转型下的日韩经验

从恩格尔系数显示的消费阶段,以及三次产业结构显示的工业化阶段来看,2005-2012年的中国,与1970-1976年日本、1987-1991年韩国基本处于同一阶段。

未来几年,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会继续下降,2020年将会下降至30%左右,产业结构中一、二产业占比继续下降,第三产业占比上升加快,到2020年中国三次产业结构占比可能是8.5:41.5:50.0。从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相似性来看,2013-2020年的中国,与1977-1990年日本、1992-2000年韩国可能处于同一阶段,表现为产业结构的服务化。

1960-1976年日本GDP年均增长7.5%,1977-1990年年均增长4.3%,下降了3.2个百分点;1972-1991年韩国GDP年均增长8.0%,1992-2000年年均增长5.9%,增速下降2.1个百分点。这两个阶段,日本、韩国GDP增速下降在2-3.5个百分点之间。

1980-2012年,中国GDP年均增长9.6%。如果中国经济增速下降幅度如1976-1990年日本、1992-2000年韩国,2013-2020年中国经济增速可能下降至6%-7.6%之间。

产业结构服务化的阶段,经济增速为什么会下降?一种合理的解释是,劳动生产率及其增长率下降。第一产业是依附于土地及气候状况的产业,农作物生产的天然特征决定其劳动生产率较低;第二产业是资本、技术武装劳动力的产业,标准化生产决定其较高的劳动生产率;第三产业服务提供的劳动力现场参与,天然决定其劳动密集型特征以及较低的劳动生产率。技术进步对三次产业劳动力都会产生提升作用,但对第二产业的提升要明显高于第一、三产业。

产业的这种特征决定在工业化进程中,当大量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时,会带来劳动生产率及其增速的大幅提升,从而表现为经济增长的加速;而当工业化进程结束,劳动力从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时,会带来劳动生产率的下降以及其增长率放缓,从而表现为经济增长的减速。因此,在工业化向服务化转型阶段,经济增速会有明显下降。

双重压力拉低经济增速

在产能周期的去产能阶段,是去产能与去库存同时进行的阶段。去产能将抑制投资需求,去库存将抑制产出扩张。这种双重压力将拉低经济增速。从我国以往两个产能周期来看,也是如此。

从投资来看,未来增速将在10%-15%区间下行。产能过剩意味着当前产能大于未来需求,因此产能去化阶段企业投资支出必然下降。1981-1991年产能周期,产能去化阶段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增速较扩张阶段下降11.5个百分点;1992-2000年产能周期,产能去化阶段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5%,增速较扩张阶段下降23.5个百分点。可以看到,这两个周期的去产能阶段投资增速下降了10-25个百分点左右。但也要看到,在1981-1991年、1992-2000年两个周期的产能去化阶段,分别遭遇经济波动以及东南亚金融危机,投资增速无疑受到较大影响。在这次产能去化阶段,我们认为出现类似情况的概率较小,因此投资增速的下降幅度要低于以往两个周期,大概在5-10个百分点左右。

在2001-2017年的产能周期中,2001-2009年产能处于扩张阶段,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4.9%。如果下降5-10个百分点,年均增速将在15%-20%之间。但由于2010-2013年投资年均增速已经在22%以上,这意味着2014-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将会降得更低,投资增速会在10%-15%区间内下行,年均增长13%左右。

从具体领域来看,制造业投资受产能过剩影响,将会大幅下降。基础设施领域以及房地产领域投资,前者因公共产品特征受制于政府财力以及近几年较快建设,空间已经不大;后者受制于高房价及存量住房,投资不具备持续性。受消费转型、科技创新带动,服务业、新兴产业投资增速无疑将会加快增长。但这些行业是技术、劳动密集型行业,其投资规模难与重化工业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其投资增速上升难以抵消重化工业投资增速下降。因此,未来几年投资增速下降是必然的。

从消费来看,未来增速将在14%-18%区间上行。消费品零售的走势将与投资不同。1981-1991年是周期的产能扩张阶段,消费品零售年均增长15%,去化阶段年均增长13.7%,增速仅下降1.3个百分点;1992-2000年是周期的产能扩张阶段,消费品零售年均增长24.7%,去化阶段年均增长8.4%,增速下降16.3个百分点。可以看到,这两个周期产能去化阶段消费品零售增速下降幅度差别较大。

之所以如此,可能与这两个周期劳动力市场格局的不同有关。1981-1991年,我国第一产业劳动力占比60%-70%。同时国有部门的改革尚未开始,城镇就业基本仍是“铁饭碗”。这意味着,去产能对劳动力就业基本不产生影响,只是收入增长会有放缓。因此,表现在消费品零售上,就是年均增速下降有限。但1992-2000年,农业劳动力大幅向第二产业转移,而国有企业改革如火如荼进行,尤其是1998年开始的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劳动力市场发生根本性转变,就业对经济增速的弹性变大。在产能去化阶段失业大幅增加,收入增速也大幅下行。这必然影响到消费支出,从而表现为消费品零售增速的大幅度下降。

在这一次产能去化阶段,劳动力市场格局又发生根本性变化,即由以前的供大于求转变为供不应求。2010年以前,我国求人倍率一直小于1.0,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2010年之后,求人倍率转为大于1.0,并且不断上行,即便在2012年经济下滑阶段也是如此,反映出劳动力市场转变为供不应求并且趋于紧张。因此,这一次产能去化阶段,居民收入不会受到较大影响,消费将保持稳定。而随着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渐完善,居民支出的不确定性将逐渐弱化,这将有利于居民消费扩张。2014-2017年消费品零售增速将在14%-18%之间缓慢回升,年均增长16%左右。

受去产能及去库存影响,经济增速会有明显下降。从以往两个周期来看,1981-1991年周期中,产能扩张阶段GDP年均增长10.4%,去化阶段年均增长7.9%,增速比扩张阶段下降2.5个百分点;1992-2000年周期中,产能扩张阶段GDP年均增长12.4%,去化阶段年均增长8.3%,增速下降4.1个百分点。可以看到,产能去化阶段GDP年均增速可能要下降2-4个百分点。

在2001-2017年的周期中,2001-2009年的产能扩张阶段GDP年均增长10.5%。参考以往两个周期经验,2010-2017年GDP年均复合增速可能在6.5%-8.5%之间。由于2010-2013年均复合增长8.7%左右,因此2014-2017年均增速可能仅在6.5%左右。考虑到投资、消费及库存去化因素,2014-2017年GDP增速将在6%-7%区间内下行,年均增速在6.5%左右。

[责任编辑:王钦炜]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