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财经 > 区域经济 > 动向 > 上海启动生物医药代工试点(2)

上海启动生物医药代工试点(2)

经济参考报2013年07月05日10:10分类:动向

国内代工条件渐趋成熟

“生物制药对于生产工艺的要求非常高,如果能有专业的制造外包服务平台,将为新药产业化省下大量时间和成本,” 陈丽表示。

在电子信息等产业,制造外包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模式。可以说,没有制造外包,就没有富士康等代工企业的发展壮大,也没有苹果等创新企业的快速崛起。

在生物医药领域,美国、欧洲、日本和新加坡等区域已陆续放开了制造外包,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典型者如新加坡,在地价高、空间紧的情况下,吸引世界顶级生物技术和制药公司建设了30个生产基地。目前,生物医药和电子、化工等并列,成为新加坡的支柱产业。

至于国内为什么没有放开药品制造外包试点,嘉和生物药业公司首席科学家周清认为,从监管的层面讲,可能出于以下几顾虑:一是相比国外,国内生物医药制造外包产业还不够成熟,能与国际接轨的优秀企业不多。二是近年来食品药品安全问题频发,监管部门压力很大,在管控上倾向于不放开。

这种担忧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近年来,跨国医药企业在代工模式下出现过药品召回事件。如诺华公司2012年在美国召回了4款非处方药,原因是这些药可能含有其他药品的破碎或散落片剂。随后,诺华暂停了代工方林肯制药厂的生产。

但需要看到,通过这几年的锤炼,国家食药监部门的监管能力也有了提升。试点制造外包如果出现药品安全问题,事故方的法律责任是比较明晰的,追索起来并不困难。

上海浦东生物产业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刚也认为,对于一项新生事物,有顾虑是正常的,但不可因噎废食。

因为从产业角度考虑,在生物医药领域试点制造外包,好处是非常明显的:首先,它可以让药品研发企业有很好的回报,带来整个产业链的良性循环。其次,它可以促进专业化分工、合理分配生产资源。如果研发企业为了拿到药品批文,大量新建生产线,就会在部分已有生产线闲置的情况下,出现重复建设。

至于产业不够成熟等问题,则是发展中的矛盾。同样在医药领域,我国放开合同研发外包(CRO)后,整个产业从无到有,发展十分迅猛,目前已催生像药明康德这样的全球领军企业。

[责任编辑:王钦炜]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