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财经 > 宏观经济 > 中国经济不会“撞上长城”

中国经济不会“撞上长城”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3年07月26日14:23分类:宏观经济

新华社记者曹杰

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似乎从2009年访问中国以后,保罗·克鲁格曼就一直看空中国经济。在其专栏中,总是不时抛出一些批评中国经济发展的言论。诺贝尔经济学得主的身份让克鲁格曼的每一次发言都能引起很大的反响。

最近的一篇专栏文章“Hitting China’s Wall”(国内转载的中文译为“中国模式遇上了大麻烦”),再一次引起不小争议。

文章的核心观点认为中国靠投资驱动的高速发展模式已经达到极限,未来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缺乏导致成本上升(遭遇“刘易斯拐点”),投资效率将会大幅下降。要避免出现严重的经济滑坡,需要寻求经济的再平衡,即以消费增长弥补投资下降的缺口。在他看来,中国经济很难做到这一点,因此将会“撞上长城”。

克鲁格曼获得世界尊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对东亚经济体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并据此准确预言了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但是在做出“中国预言”时,却缺乏系统的分析,因为他认为中国的经济数据太“虚幻”。

所谓“全要素生产率”是宏观经济理论中的重要概念,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是“资本积累”。这两个概念构成了经济学理论中经济增长的引擎。简言之,经济增长依靠的是投入和提高生产率。至于消费驱动增长,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学概念。

克鲁格曼看到了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下降,却没有注意到城市中更高教育水平劳动力的增加,比如每年近700万的新毕业大学生,这些是中国经济升级版所必需的人才储备。人力资本的升级,无疑会提高劳动生产率。

同时,转型中的中国仍有很大的投资潜力。无论是力争向“微笑曲线”两端爬升的中国制造业还是日益发展的服务业,都需要加大投资。比如中国每年不断提高的研发费用,2012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0240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97%,这种投入会转化为技术进步,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的确,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伴随着投资与消费的“失衡”。但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黄育川研究显示,后发经济体中,只有增长不平衡的经济体才成功地进入了高收入阶段,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拉丁美洲国家,以及增长势头缓慢的东南亚国家,走的才是较为平衡的增长路径。

或许这一次,克鲁格曼先生对于中国经济“撞墙”预言真的错了。中国经济的转型肯定会遇到一些阻碍,但转型的路上仍有许许多多尚待挖掘的金矿。

[责任编辑:范珊珊]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