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财经 > 宏观经济 > 促“流通再造”或成中国经济升级版重要驱动力

促“流通再造”或成中国经济升级版重要驱动力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3年09月25日15:24分类:宏观经济

核心提示:流通业迫切需要从国家宏观战略层面进行“流通再造”,使之成为“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驱动力,成为我国经济改革的关键点和突破口。

新华社记者周立民 邓华宁 黄深钢

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市场经济的灵魂和核心是交换、贸易流通。但长期以来,由于国内贸易未受足够重视,重生产轻流通、重外贸轻内贸几乎成为各地普遍存在的思维定式。流通业严重滞后于制造业,甚至成为拖累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目前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在18%左右,是发达国家的2倍多。当前,迫切需要从国家宏观战略层面进行“流通再造”,使之成为“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驱动力,成为我国经济改革的关键点和突破口。

重生产轻流通”制约经济转型

从政策和制度安排来看,政府对流通领域的资金投入明显不足,大大落后于农业和工业。对流通基础设施的公益性投入被忽视。从外贸与内贸对比看,促进外贸发展的“抓手”远比内贸多。

而技术政策、投资政策、品牌政策等都没有认识到流通业的重要性。招商引资政策放大了对生产资本的需要。在培育品牌方面,若没有自己的渠道和流通体系,品牌也是虚假、没有生命力的。

从税收来看,据国家统计局及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宏观税负为20.2%,流通业达到22.9%,其中批发和零售业更是达到32.8%。一些学者以《中国税收统计年鉴》数据测算发现,我国批发、零售及餐饮业的税收负担近10年来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左右。

从用地用电来看,商业用地价格大大高于工业用地。如杭州市商业用地的价格就是工业用地的52倍,全国大中城市平均为8倍。有专家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流通业就像高速路,而制造业就像行驶的汽车,公路坑坑洼洼,到处是断头路,再好的车也跑不快。”

历史关口期”需要流通战略新定位

控制了渠道就控制了经济。当前,我国经济增长进入从制造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的重要时期,国内贸易从附属于生产到决定生产。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我国当下面临的不再是生产问题,而是流通的问题。

首先,工业化中后期,制造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发展模式转变,贸易流通的地位日益突显。2012年我国人均GDP达到6100美元,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目前,我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凸显,与市场脱节造成的大量库存使实体经济不堪重负,流通反过来决定着生产,并实际创造着价值。如广东一家“第四方物流”企业,通过资源整合,使行业成本直降20%;我国最大的B2C电商京东商城,基本实现了货物的两次流动——从工厂到物流仓储中心,再到消费者家门,物流成本仅占销售额的6%左右。

其次,人们对消费的需求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社会对商品的需求正从解决基本生存发展需要向更高的质量需求转变。针对目前频繁发生食品安全等市场乱象,重塑市场秩序、整顿市场环境,成增强消费信心、拉动内需市场的关键。

第三,新一轮技术革命对贸易流通领域产生深刻影响。2012年网络零售额已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3%,电子商务对传统商贸流通及生产组织方式正在形成颠覆式冲击。能否适应并推动这一流通业的历史变革,对未来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全面提升将产生重要影响。

从发展阶段来看,按照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地的经验,人均GDP在3000美元以下是现代流通业的培育准备阶段,3000美元至8000美元是现代流通业的起飞阶段。日本在1961年至1973年期间,成功发动了旨在革新传统流通方式,重组流通渠道和提高流通效率的“流通革命”,不仅有效适应“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发展形势,也推动日本顺利完成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责任编辑:何舟]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