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财经 > 区域经济 > 中国打造“渤海粮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中国打造“渤海粮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3年11月06日16:53分类:区域经济

核心提示:中国科学院的分析数据显示,在环渤海地区的河北、山东、辽宁、天津4省(市)中,有4000多万亩的中低产田和1000多万亩的盐碱荒地。如果突破淡水资源匮乏和土壤瘠薄盐碱等因素制约,这些中低产田粮食增产潜力巨大。

新华社记者曹国厂、孙晓铮、白林

石家庄(CNFIN.COM/ XINHUA08.COM)--和土地打了几十年交道的许景云怎么也没想到,盐碱地里种小麦、玉米,亩产也能上千斤。他拿着新收获不久的黄澄澄的玉米棒说,“祖祖辈辈耕种的盐碱地,现在竟然成了高产田!”

“渤海粮仓”:科技显雄风

“渤海粮仓”:科技显雄风

64岁的许景云家在渤海之滨的河北省南皮县南皮镇穆三拨村,这里以前就是盐碱地。“直到去年以前,穆三拨村的盐碱地和其他中低产田,小麦平均亩产也只有二三百公斤。”许景云说。

然而,自从去年改种了中科院提供的“小偃81”小麦品种,改进了耕作技术后,当地今年的小麦亩产已达到450多公斤,玉米亩产约600公斤。

对于人口占全球五分之一,耕地面积却只不足世界9%的中国来说,如何保障粮食安全一直是中共领导层关注的重要议题。习近平总书记7月下旬在湖北农村调研时着重强调,中国的粮食安全要靠自己。

在近期一场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系列报告会上,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还强调,实现中国梦的基础在“三农”。

分析人士认为,科研人员在以穆三拨村为代表的环渤海地区展开的大规模盐碱地改良计划,彰显了中国人以农业科技创新来突破粮食增产瓶颈的决心。

官方数字显示,从2003年到2012年,中国粮食生产已实现连续9年增产。粮食总产从2003年的8613亿斤增加到2012年的11791.4亿斤,年均增长率接近3.3%。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小京说:“中国现有18亿亩耕地,要想靠增加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十分困难,必须把目光放在大量的中低产田和科技创新上。”

中国科学院的分析数据显示,在环渤海地区的河北、山东、辽宁、天津4省(市)中,有4000多万亩的中低产田和1000多万亩的盐碱荒地。如果突破淡水资源匮乏和土壤瘠薄盐碱等因素制约,这些中低产田粮食增产潜力巨大。

今年4月份,科技部、中国科学院联合环渤海4省(市)启动了“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以期通过建立工程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在环渤海低平原区建立一批粮食增产增效示范区。

科研人员估算出,到2020年环渤海地区有增产100亿斤粮食的潜力,据此提出了“渤海粮仓”建设计划。

早在2008年,担任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南皮试验站站长的刘小京就带着科研人员驻村进行盐碱低产田微咸水灌溉技术研究。2008年当年,小麦亩产就达到600斤,2009年亩产就上到了700斤,去年使用中科院综合技术的地块最高亩产突破了1000斤。

“我们在示范田中实行统一供种,统一耕种管理,其中一个环节就是使用微咸水灌溉。”刘小京说,“产量提高的另外一个关键因素则是小麦品种。”

村民许景云提到的“小偃81”,正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最为倾注心血的小麦系列品种之一。

据介绍,“小偃”是小麦和偃麦草的合称,偃麦草是一种牧草,“小偃”系列品种是小麦和偃麦草的杂交后代。正是得益于偃麦草带来的基因,“小偃81”呈现出出色的耐盐碱性。

许景云说,“当年小麦亩产量是400多斤,去年种的'小偃81’,今年亩产900多斤!”

合作社把产出的小麦拿出7万斤作为种子免费发给了村民,如今已经全部播种完毕,村里增加了“小偃81”播种面积2200亩。

南皮县农业局局长崔玉玺说,南皮县有中低产田50多万亩,今年全县“小偃81”播种面积2万亩,目前主要用于繁种,预计2017年全县可实现增产1.7亿斤。

看到渤海粮仓计划的稳步实施,刘小京感到很欣慰。他期待即将开幕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能为中国的农业科技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完)

[责任编辑:范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