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财经 > 宏观经济 > 央行副行长胡晓炼:择机放开存款利率管制

央行副行长胡晓炼:择机放开存款利率管制

和讯网2013年11月20日14:36分类:宏观经济

“财经年会:2014预测与战略”于11月18日-20日在北京举行。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胡晓炼在论坛上发表演讲,她表示在条件基本成熟的时候,择机放开存款利率管制,我们想放开存款利率限制是利率市场化最终的一步。

以下为发言部分实录:

胡晓炼:大家早上好,非常高兴出席今天的会议。我想在过去的两天里,恐怕有一句话是大家讨论和提到频率最高的,就是这一次三中全会提出的重大理论创新的论断,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经济发展就是要提高资源,尤其是稀缺资源的配置效益,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产品,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理论和实践都已经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这些重要的理论论述我们都在三中全会的决定里可以看到。

金融资源是资本要素核心的组成部分,实现金融资源市场化的配置,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一个重要的内容。总体上看,中国在经济发展中有一个优势,我们的储蓄率比较高,所以金融资源如果能够有效的动员出来,并且有效的利用,应该说支持我们中国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我们还是要在这里说到,资金的供给是需要受到一定的约束,这些约束的条件,我们要使得资金供给量能够适度,我们毕竟要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除非在极端的情况下,像这一次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一些主要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采取了量化宽松的政策,除了在这种极端情况下要以货币的投放来支撑经济增长,在这种平常经济自身和有序的发展中,货币供给、金融资源的提供也应该有一个合理适度的问题。

今天我想围绕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个主题谈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界定好政府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问题。这个问题应该说也是这次三中全会一个讨论的重点,习总书记也说过,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质上就是要处理好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的问题。在资金的配置中,我们看到政府到目前为止有两大方面的作用。第一个方面,政府目前是市场的参与者也是资金的一个需求方,政府直接或间接参与到市场配置中,这种参与和对金融资源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也是政府维持经济稳定发展,优化经济结构,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职责所在。但是,在政府参与资源配置中有三个问题值得我们把握和考虑。

第一,政府参与资源配置适度规模的问题。刚才讲到了,因为资源供给有一定的约束,所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如果成为主要的需求方,或者成为资源和资金主要的使用者,必然就会有其他的一些市场的参与方和资金的需求者的需求可能会受到挤压,也可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挤出效应,所以我们说第一个需要考虑就是参与的规模适度问题。

第二,资源的使用和它的效益问题。政府需要弥补市场缺失的,在一些基础设施的领域,公共服务、民生等领域,政府可以动员资源,而且可以参与这方面的活动。但是在此之外,可以普遍竞争的领域,按照这次中央三中全会的决定,能交给市场做的应该交给市场做,即使是政府参与的那些市场缺失的领域,在资源的使用上也必须要讲求使用的效益。

第三,政府参与资源的配置,一定需要一套规范、透明的市场化的方式。各种隐形的,或者间接的对资源的使用,我们也看到会有一些潜在的不好的结果,比如一些通过平台融资,可能会使真正的风险有所掩盖,而且还会使得融资债务规模过大。同时,政府如果在有效约束不足的情况下,对资源一些间接的影响,可能产生腐败和寻租的问题。还有一个我们需要考虑,我们注意到有一些由于政府的参与,可能造成市场的分割,这样不利于统一的资源配置大市场的形成。比如有的地方提出,本地资金要用在本地,本地存贷比太低,本地金融机构要加大在本地的投放,这样使得资源配置的流动性和投向更高的领域里造成人为的限制。

因此,我们说政府是可以,也应该参与资源的配置,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这三个方面的问题。

在这次全会中特别提到了,政府应该做什么?政府是需要特别转变职能,要进一步的简政放权。政府要营造一个有利于公平竞争的法制环境,要维护统一大的市场,同时政府还要加强对市场的监管,规范市场的秩序,促使市场机制有效的运转。从资金具体的配置方面,政府还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使得诚信在市场经济中,这个特质能够充分的得以发挥和体现。此外,我们认为政府还可以在政策性金融方面做出相应的工作。这样把市场配置薄弱的环节,或者不能够完全覆盖的领域,通过政策性金融支持,使全体人民能够享受到普惠金融的成果。

第二个问题,进一步完善市场配置资源中价格形成机制。从经济学理论看,竞争性价格实质,使市场形成帕累托最优。我们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是从产品价格逐渐过度到资源要素价格市场化的过程。在资源配置过程中,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是实现金融资源最优配置的一个必要的条件。关于利率的市场化改革,在过去这些年我们一直在稳妥有序的推进,今年在利率市场化改革方面又进一步的放开了贷款利率的上限。下一步利率市场化改革中要走完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以建立公平、公正、充分竞争的约束激励机制为重点,着力提高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这方面我们正在完善货币市场、信贷市场基础利率,报价机制,强化金融市场基础利率体系的建设。同时,我们将推出大额存单的方式,这个大额存单可能先从面对金融机构,面对企业再面对个人的过程,逐步的提高金融机构负债产品定价的市场化程度。探索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有效的路径。

第二步,探索建立中央银行政策利率体系,健全中央银行利率调控的框架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根据我国的国情,逐步推进货币政策调控框架,从以数量型为主,向以价格型为主转变。通过调整中央银行政策利率影响市场的基准利率,进而引导和调控各类市场利率。

第三步,在条件基本成熟的时候,择机放开存款利率管制,我们想放开存款利率限制是利率市场化最终的一步。从而在这一步进行之后,就可以做到由金融机构等市场主体,通过在竞争性市场中自主定价,发现和决定市场的均衡利率,从而全面实现利率市场化。

汇率形成机制也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问题,从微观层面我们已经看到,汇率逐步向均衡水平的靠近和它的浮动,都能够促使企业减少对低要素价格的依赖,提高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增强实体经济应对外部变化的弹性。从宏观层面上,我们也已经看到,汇率改革对国际收支趋向平衡发挥出相应的作用,而国际收支达到基本平衡的状态,也反映了资源在最优配置中达到比较理想的状态。自从2005年人民币汇率机制形成改革以来,我们一直按照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的原则,稳步有序推进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目前人民币汇率浮动弹性明显增强,汇率形成机制的灵活性也不断的提高。未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扩展外汇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弹性。

第三个问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公平竞争和优胜劣汰问题。这里面我们认为,通过公平、充分有效的竞争实现优胜劣汰,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条件。这里面涉及到主要问题涵盖准入问题,退出问题,资金的供给者和需求者自主选择问题,交易的公平规则问题,以及对资金供给者和使用者的约束、激励等等方面。从金融资源需求方看,资金应该向利用效率高,市场竞争力强,代表未来结构转型升级方向,有发展潜力的企业配置。不能因为企业大小、性质,受到资源配置上的一些歧视。同时这里我想特别说的是,要防止一些类似与“僵尸”企业,丧失了继续生存的企业,继续依靠银行输血的方式生存,这样会使得有限的金融资源被无效的占用,这样会大大降低资源配置的效率。同时还有一个问题,如果市场同时存在着软约束的接待者和硬约束的接待者,前者是那些财务软约束的接待者,可能由于敢于承担更高的利率水平而挤出后者,从而也可能进一步推高利率的水平,这样就导致那些真正有需求,财务上有约束的企业借不到钱,或者接待的成本会比较高。

从金融资源的提供方看,金融机构应该根据资金的风险、收益、成本原则,调整信贷资源的配置。金融机构不能再依靠以往那种拼规模的经营方式配置资源,这样既无益于提高资金金融效益,也会积聚风险。如果在金融机构退出方面没有明显的规定和规则,进而出现金融机构大也不能倒,小也不能倒的问题,会造成市场配置资源有效性大大的降低,进而使资源优化配置产生扭曲。

总之,上述三个问题需要我们在金融领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部署中,认真研究,这样才能使我们在推进改革过程中更加解决好方方面面复杂的问题,以完成好改革的重要任务。谢谢!

[责任编辑:刁倩]

分享到: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