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财经 > 宏观经济 > 预计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略有下降

预计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略有下降

上海证券报2014年01月02日08:47分类:宏观经济

核心提示:综合有利于和不利于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预计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仍将保持19%左右水平,投资增速比上年度有所下降。

综合有利于和不利于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预计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仍将保持19%左右水平,投资增速比上年度有所下降。

从中长期看,合意的投资增速已经下降,当前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平稳放缓正是对全球经济再平衡以及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的适应性调整。根据宏观投资效率判断准则,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效率总体上仍然呈现出“动态有效”的特征,但是投资效率自2005年以来处于比较明显的下降通道。这意味着我国的投资空间依然存在,只是受制于投资领域存在的矛盾而效率有所下降。

对投资稳定增长的有利因素

1、改革红利将持续释放,有助于激发投资活力和动力。

2013年以来,投资领域的主要改革措施包括: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已超过330多项,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暂免征收部分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等。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未来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做出顶层设计,行政审批、财税、金融、价格、城镇化等诸多领域改革步伐将明显加快。这一系列的改革红利,将有利于优化投资环境、激发全社会投资活力。

2、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需求较大,可以有效拉动投资增长。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目前,城镇化建设已经催生出巨大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高速铁路、电网建设、城市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节能减排、棚户区改造以及保障房建设都是投资的重要领域。基础设施属于“社会先行资本”,可以提高物流、能量流、信息流的运转效率,进而带动更多的投资和社会生产。随着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投资准入的放开,民间资本将更多进入该领域,有助于缓解城镇化建设的资金约束,有效拉动投资增长。

3、服务业投资空间较大,有望实现较快增长。

我国产能过剩问题主要集中在制造业,而服务业则存在供给不足问题。我国服务业占GDP比重跟同等发展中国家水平相差10个百分点以上,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其中养老、医疗、金融、教育等服务业的投资空间更为充足。国家正在努力将服务业打造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并开始着力引导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陆续出台政策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服务业,如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鼓励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等。另一方面,正在积极推动服务业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加大对服务业投资。

投资形势面临的不利因素

1、市场力量难以支持短期内投资快速增长。

市场和周期因素是决定投资波动的基础性力量。2014年仍处于两轮朱格拉周期之间的盘整阶段,投资将平稳中速运行。作为市场行为的企业投资,其决策是以利润率为基本依据。未来一段时期,总需求疲弱、消化已有过剩产能等因素叠加将对企业盈利造成较大压力。在外需不旺、国内企业总体创新能力较弱的条件下,市场缺乏新的投资热点。因此,市场力量难以支持短期内投资快速增长。

2、政策增量空间缩小决定短期内投资难以大幅扩张。

从财政政策的增量空间看,地方政府性债务管控加码、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加上财政支出的刚性需求,导致了财政收支压力逐步加大,财政政策的扩张力度将比较有限。从货币政策的增量空间看,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总量均保持在较高水平,中国人民银行近期的调控操作也明显传达出“要坚持住、发挥好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意图,不会在流动性上继续粗放地“铺摊子”。2014年货币政策将维持稳健、中性的基本取向,政策增量空间较小。因此,投资在短期内难以大幅扩张。

3、产能过剩、地方债务风险、房地产等三大难题将继续困扰投资前景。

产能过剩、地方政府性债务、房地产等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不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在长期运行中逐渐累积起来的。政府行政干预过多、政府间财政关系没有理顺、垄断行业改革滞后、国有企业退出机制不够完善、官员政绩考核制度单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进缓慢,这些体制性矛盾长期扭曲着政府、企业和居民的行为,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有效解决。因此,2014年投资形势仍然将受到产能过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房地产等三大问题的困扰。

综合判断,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仍将能够保持平稳态势,但增速略有下降,有望保持在19%左右。从主要投资领域看,制造业投资难以大幅回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高位回落,房地产投资有所减速。

[责任编辑:刁倩]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