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财经 > 宏观经济 > 新兴市场“失血” 中国料无虞

新兴市场“失血” 中国料无虞

中国证券报2014年02月07日10:36分类:宏观经济

核心提示:与多数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不同,中国经济增速下降主要是政府主动调控的结果。对巩固全球经济增长及遏制新兴市场危机风暴的破坏力来说,人民币币值稳定和中国经济稳健增长将至关重要。  

□本报记者 杨博

美联储最新一期议息会议决定,进一步缩减每月购债规模。这表明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联储持续实施的超宽松货币政策步入尾声。随着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开启,美元将获中长期支撑,美元资产吸引力上升,新兴市场可能因跨境资金流动及内在改革调整面临新的动荡期。

在连续两个月削减后,美联储每月购债规模已降至650亿美元。若维持这一削减频率,美联储最早将于8月完全结束资产购买。即使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因美国经济复苏出现反复而暂停削减,最迟在今年底前,美联储也有望完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

对美联储将很快结束资产购买的担忧引发新兴市场动荡。南美、亚洲多个国家货币近期纷纷大幅贬值。新兴市场股票基金出现大规模资金出逃。统计显示,截至1月29日的最近一周,新兴市场股基出现63亿美元资金净流出,为2011年8月以来最大单周资金流出,至此新兴市场股基已连续14周“失血”。

事实上,早在去年5月美联储释放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信号时,新兴市场就曾出现过一波调整,这主要是阶段性资本集中流出造成的。在过去五年间,美联储为刺激经济将利率维持在极低水平,大量廉价资本涌入新兴市场,新兴市场国家央行也通过降息促进本国消费,造成部分新兴经济体贸易赤字显著扩大、通胀上行。一些新兴经济体缺乏合理的经济结构,过度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因而当美联储“收水”时这些经济体首当其冲。

在市场对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预期已相对稳定的条件下,新兴市场本轮动荡主要是源于自身基本面和政策因素。为应对资金流出导致的资产价格下跌及货币贬值和通胀,部分新兴市场国家采取加息方式,抑制消费和进口,减少贸易赤字,但这也抑制经济增长。这使投资者对部分新兴经济体兴趣进一步下降。

因此,对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给不同新兴经济体带来的影响,应区别看待。整体而言,经常账户盈余的地区面临冲击较小,经常账户赤字的地区面临流动性风险较大。对中国来说,考虑到持续的经常项目盈余及在应对跨境资本流动方面拥有更严格措施,除非发生系统性风险,否则中国经济受到的冲击应不会太大。不过,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仍可能通过资本和贸易两个渠道对中国国内经济产生影响,一方面,随着美国国债收益率上升及人民币升值预期转向,中国国内债券利率上行趋势将强化,从而加剧中国国内流动性压力;另一方面,美元指数上行趋势逐步稳固,在中国现行汇率制度下,人民币很有可能跟随美元一道攀升,这将导致中国出口承压。

与多数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不同,中国经济增速下降主要是政府主动调控的结果。对巩固全球经济增长及遏制新兴市场危机风暴的破坏力来说,人民币币值稳定和中国经济稳健增长将至关重要。  

可以说,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才刚刚开始,随着每月购债规模缩减计划稳步推进,新兴市场“失血”状况将更为严重。在流动性趋紧及经济结构性问题凸显等因素作用下,新兴市场调整不会很快结束,短期内动荡会否持续甚至恶化,将取决于各经济体内部政局稳定及结构性改革措施推进。不过,随着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效应边际递减及应对政策出台和稳固,预计中期内新兴市场经济增速仍有望回升,呈现前低后高走势。

[责任编辑:王婧]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