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财经 > 宏观经济 > 深化改革与“他山之石”

深化改革与“他山之石”

新华社2014年03月05日16:27分类:宏观经济

核心提示:在同新华社记者的交谈中,这些外国人士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改革。在他们看来,改革,让中国在过去35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而全面深化改革,将让中国未来的发展更持续、更稳健。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初春的北京,乍暖还寒。两会大幕开启,中国进入“两会时间”。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全面深化改革,不仅为13亿中国人民共同期待,也令长期关心中国发展的外国人士格外瞩目。

在同新华社记者的交谈中,这些外国人士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改革。在他们看来,改革,让中国在过去35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而全面深化改革,将让中国未来的发展更持续、更稳健。

记者:在今年两会上,改革将成为主线和焦点。您认为中国当前有哪些迫切需要改革的方面?您的国家有什么可供中国借鉴的经验?

澳大利亚悉尼,细雨如丝。悉尼大学校园,茵茵绿草与百余年的黄色建筑相互映衬,空气中散发着泥土的芬芳。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商学院教授汉斯·亨德里施克:我认为,中国最亟须改革的领域是市场化、企业重组和公共财政。

澳大利亚在20世纪80年代放松管制,这方面的经验可供中国参考。当年澳大利亚放松管制结束了保护主义,对钢铁、石油、农产品不再征收关税。它还包括取消政府对外汇和利率的控制、给外资银行发放牌照的金融改革,以及改革公共财政、税收和社会福利。

更深入的改革包括一些国有企业的公司化和私有化,与此相关,教育、培训、劳动力市场的管制也要改革。几乎每一种改革,都可以与当下的中国改革对照着看。这些改革,为我们国家带来了生产力提升,达10年之久。

德国柏林,风和日煦。宝马基金会主席的办公室内,茶几上叠放着几本中国艺术家的摄影作品集,窗台上摆有一对别致的中国古代造型酒具,无不透露出主人钟爱“中式”元素。

德国宝马基金会主席迈克尔·舍费尔:过去30年,中国经历了快速增长,但这种增长是不均衡的。未来,保障市场主导地位、公民参与和社会公平,将是中国面临的挑战。

德国的经验主要有四点:保障市场的决定作用,明确企业的主体地位,政府做好服务,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我很高兴地看到,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国企实现体制转变。我认为,一个国家需要非公有经济的创造力和灵活性。

记者:我们都知道您有着属于自己的“中国故事”,多年来也一直关注着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假设您是中国全国人大代表,在今年的会议上,您会最关注哪方面的改革?

英国伦敦,晨阳柔光。阿伯德尔花园街道一栋红墙白拱英式民居内,66岁的斯蒂芬·佩里精心打理着自己的“中国藏书博物馆”。

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伦敦出口公司主席斯蒂芬·佩里:我会特别关注政府职能转变。在我看来,转变政府职能,除了体现在不再过度插手市场行为,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外,也体现在政府应该更加注重“为人民服务”。这是中国很流行的一句话,但是换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其他国家也同样适用。如果政府官员忘记“为人民服务”,那就离腐败不远了,希望这次大会为官员制定更为清晰的行为准则,完善中央和地方官员的问责制度,进一步提高政府行政透明度。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阳光和煦,空气清新。在阿罕布拉市长办公室,这座城市103年以来首位亚裔市长沈时康见到记者“老乡”非常亲切,愉快地唠起 “家常”。

加州阿罕布拉市市长沈时康:我会关注环保议题。我们经常讨论雾霾问题,北京污染已经非常严重了。不过,也要看到,雾霾跟社会发展是息息相关的。机动车的增加,工业生产的发展,势必会带来空气污染问题,这是一个过程,美国也发生过同样的问题。伴随这个过程,人们的环保意识会不断增强。

我们的经验是,在立法、执法方面都要特别严格。中国既有经济实力,也有知识储备,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应该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记者: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城镇化”成为一个热词。在一些分析人士看来,城镇化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实现由投资转向国内消费再平衡的重要推手,是重塑中国社会结构的重大改革。您怎样看中国推动城镇化和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改革?

美国纽约曼哈顿,多云间阴,高楼林立,人流如织。纽约大学闹中取静,却又充满活力。

美国纽约大学美中关系研究中心主任戴维·狄侬:中国推出了雄心勃勃的城镇化政策,其中涉及一些大型城市发展规划。这些城市会比现在的城市还大,如果那样,很多问题会随之而来,比如污染。此外,很多农村人口移居城市。美国也出现过类似问题。因此,在推动城镇化前,政府需要制订清晰可行的计划。

巴西里约热内卢,艳阳高照,博塔弗格海滩边一幢老式院落内,金砖国家政策研究中心在古树掩映下显得格外清爽。

巴西金砖国家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保罗·罗贝尔:城镇化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的普遍趋势,毕竟,城市比农村更有优势。巴西的问题在于城镇化过快,先出现过度城镇化,再来寻找对策。城市人口已占总人口的85%,仅圣保罗就有1600万人,城市负担太大。建议中国未雨绸缪。当然,各国情况不同,中国在“取经”的时候,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国情制定政策。

记者:2013年,中国经济增速为7.7%,是自199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一些舆论认为,这标志着中国经济告别高速增长期,进入真正的中速增长时代。您对此如何理解?

墨西哥墨西哥城,晴空万里,微风醉人。拉美最大私立高校蒙特雷科技大学分校的教学楼群极具现代美感。

墨西哥蒙特雷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教授萨尔基斯·拉米雷斯:与任何他国相比,中国近年来经济增速相对稳定,但也存在政策不够透明、改革不够彻底的问题。虽然去年的经济增速是近年来最低,但放眼世界,这一增速还是绝大多数国家可望而不可即的!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是经济结构调整的结果。中国通过改革实现更健康发展,对地区和全球都是重大利好。

美国华盛顿,春寒料峭,细雨如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一总部大楼,与现代简约装修风格的第二总部大楼隔街对望。一个代表传统,一个代表未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太部专家史蒂文·巴尼特:从长期看,我认为,未来15年,中国经济将保持6%左右的增速。这有助于中国经济和改革释放活力,也符合国际经验。从短期看,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落实改革。改革,才能提升生产力,实现可持续增长。所以,我认为,中国的一揽子改革方案将使中国更具包容性、更为绿色,发展更可持续。

推进改革总是富有挑战性的,但是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中成功推行了很多艰难的改革,这些措施实实在在地促进了经济发展。改革将决定中国的经济发展前景,决定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

记者点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可以让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少走弯路。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到,对多数受访者而言,他们最关心的,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释放的红利能否同时惠及世界;他们最盼望的,是中国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能够给世界带来更多机遇,向世界传递更多正能量。(完)(执笔记者:蒋国鹏;参与记者:徐海静、商婧、张建华、黄超、杨琪、赵焱、陈威华、陈寅、梁希之、樊宇)

[责任编辑:赵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