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财经 > 宏观经济 > 中外企业家眼中的“全面深化改革”:红利在哪

中外企业家眼中的“全面深化改革”:红利在哪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4年03月26日18:04分类:宏观经济

核心提示:“向深化改革要动力。改革是最大的红利。”这两句写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话,也是在两会后紧接着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所有与会者的共识。

新华社记者郑晓奕、徐硙、高立

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向深化改革要动力。改革是最大的红利。”这两句写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话,也是在两会后紧接着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所有与会者的共识。

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以创新引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与会的中外知名企业家聚焦这些深化改革的新思路新举措,并从中探讨市场活力和商机。

政府转变职能,营造更好的投资环境,是众多海外企业家关注的焦点。“透明度和可预见性是投资环境的两个关键,中国政府在改革中加强问责和执法,将让投资者更加坚定信念来华投资。”爱立信公司董事长雷夫·约翰森对中国当下改革从“政府的自我革命”开始抱以期待。

普华永道全球主席戴瑞礼引用该公司一项调查说,全球35%和中国52%的公司首席执行官(CEO)认为政府不应过多干预企业、包办创新,期待中国政府明晰角色定位,通过合作和创新促进企业增长,创造统一公平的市场环境。

对经营电站设备的浙江民营企业家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来说,改革投资审批制度,使企业在境内外投资更加便利是最大的改革红利。“三四个月光伏电站都建好了,但投资审批还没下来。”他解释,虽然中央政府已将地方企业投资3亿美元以下资源开发类的境外投资项目审批权下放到省里,但程序上仍需逐级上报,所需时间较长。“简政放权的步子还可以迈得更大一点,建议把一般性境外投资项目的核准制改为备案制。”

新一轮改革将扩大全方位主动开放,这正是必和必拓公司董事长聂思捷期望的。他说,资源行业在各国都受到严格监管,但一个国家完全靠自己来开发资源,成本非常高,应采取更开放态度吸引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

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是这一轮改革的“重头戏”。在国际金融协会总裁安德慕看来,正在进行的汇率和利率市场化改革将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中国的挑战在于,要给市场更多发展空间,政府应在监管、机构设置等方面对金融创新提供扶持和帮助,还应向百姓提供更多投资渠道和产品。”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这让众多企业家看到商机。美国联合技术公司建筑及工业系统总裁戴杰儒说,当2020年实现30%的绿色建筑目标时,中国将成为全球绿色建筑最多的国家。他提醒,中国要从一开始就追求可持续的绿色城镇化。“如能这样,十年后将成为可持续化城镇规划的全球领导者。”

以城市和基础设施为一项重要业务的西门子公司认为,建设智慧基础设施是发展可持续城镇化的关键。应对“城市病”和潜在的“中等收入陷阱”,要采用“弯道超车和创新”举措,也就是充分利用最新观念和技术,跨越传统的城镇化道路,并将这些理念和技术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将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公用事业属性的国企怎么改?香港铁路有限公司主席钱果丰认为,经营基础设施的企业可以兼顾公众利益和投资回报。这家公司运营着北京三条地铁,在票价两元的情况下实现了投资正回报。钱果丰解释,是因为采取公私合营(PPP)的模式,这可以降低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成本。

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认为,处于充分竞争行业的国有企业,唯一的发展路径就是走混合所有制。他强调,混合所有制的目的不是为了混而混,而是为了让国企增强竞争力。改革中要建立透明公正法治的竞争环境,夯实公司治理结构,不管谁的资本都可进可退。

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同样商机无限。如何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西门子公司总裁凯飒建议,实现制造业的数字化生产,以此提升生产力和效率。ABB集团CEO史毕福建议,将清洁能源、自动化生产及电动汽车作为突破口,向制造业产业链的高端延伸。

节能减排、绿色增长也是转型升级的关键。美国工程机械生产商卡特彼勒公司董事长道格拉斯·欧博赫曼建议,推动能源高效利用,从电力、热力的生产环节入手提高工业能效。(完)

[责任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