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财经 > 产业经济 > 燕郊地产的“双刃剑”

燕郊地产的“双刃剑”

中国证券报2014年04月01日10:50分类:产业经济

核心提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幕已经拉开,对于众多环北京的城市来说,意味着大蛋糕的开切。如何从观念的根源上避免“房地产先行”,颇为值得重视,尤其是在固安、涿州、保定等地跃跃欲试地想步燕郊后尘的情况下。

在全国实施限购政策的城市中,燕郊所属的河北省三河市是一个特殊的例子。与京沪广深等一线城市以及其他东部二线城市比,它既不是省会城市,又不属于计划单列市。只是因为它位于北京周边,承接了北京的大量外溢需求,所以才被戴上限购的“紧箍咒”。

但矛盾的是,当前燕郊房地产市场供应明显过剩,大量房屋有待消化。在此情况下,限购政策不放松,岂不是不利于市场消化,加速泡沫累积?

对此,我们只能这样理解:燕郊已经自觉地与北京融为一体,或者决策层认为燕郊应是北京的一部分。在北京实施全国最严厉限购政策的情况下,燕郊不进行限购,似乎显得不合时宜。

事实上,从楼市表现来看,燕郊早就与北京实现同步。2010年,当北京通州区因“城市副中心”的利好而房价大涨之时,燕郊楼市也出现量价齐升。随后,燕郊楼市又随着通州泡沫的破裂而转入低迷。

但这种“同步”只是表面,作为起步最早的一座卫星城,燕郊始终没有真正融入北京发展。主要表现为,燕郊没有承接北京的外溢产业,而只是承担了为北京提供“住所”的作用。

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首都可能不愿将资源分享给“小伙伴们”;其次,在发展之初,燕郊只看到了“环首都”的房地产红利,而忽视了其他更为长远的利好;最后,燕郊的区位优势又使它具备了各种便利。

客观地说,燕郊的“房地产先行”在很大程度上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正如昆山之于上海。但决策部门有意识地忽略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人口支撑,而放大房地产市场的价值,则是造成“蝴蝶效应”的根源。

房地产是一把双刃剑。它能够迅速带来大量的土地出让收益和房地产税收,同时也可以对其他产业形成挤出效应。这一点,在当下中国很多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已得到印证。

如今燕郊开发区的经济模式,几乎可以用“畸形”来形容。一方面,“房地产独大”形势已定,基建滞后,产业空心,“高新技术”的定位更是无从谈起。另一方面,就房地产市场而言,空置率高企,市场需求乏力,但供应仍在增加。在这种“畸形”情况下,要纠正经济结构,承接北京产业外溢,难度可想而知。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幕已经拉开,对于众多环北京的城市来说,意味着大蛋糕的开切。如何从观念的根源上避免“房地产先行”,颇为值得重视,尤其是在固安、涿州、保定等地跃跃欲试地想步燕郊后尘的情况下。

因为事实证明,对思路的纠正,恐怕要比对产业结构的纠正困难得多。正如在实施限购的燕郊,购房者仍然能够以万元左右的成本,轻松穿越政策的关卡而取得购房资格。足见房地产冲动一旦激起,就难以压制。(本报记者 张敏)

[责任编辑:赵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