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财经 > 宏观经济 > 中国有足够信心和政策储备对抗经济增速放缓

中国有足够信心和政策储备对抗经济增速放缓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4年04月16日16:50分类:宏观经济

核心提示:中国一季度经济增长数据之所以备受关注,不仅仅是因为这些数字反映了改革开局之年首季经济运行情况。更重要的是,这个数字其实是抛出了一个疑问:这会否让中国政府改变宏观调控策略?

新华社记者 李云路 李鲲 任沁沁

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7.4%。16日公布的中国一季度经济增长数字印证了此前各方预计,中国经济增速正在放缓。此间接受采访的专家认为,总体来看,一季度依然是一个平稳开局,中国当前发展的方向更加追求结构合理和综合效益。

国家统计局16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经济(GDP)同比增长7.4%,增速比上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这一天,包括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一系列数字陆续公布。此前,一季度的CPI、M2和进出口数据均不乐观,“中国经济硬着陆”“政府将再出台刺激政策”的噪声随之响起。

中国一季度经济增长数据之所以备受关注,不仅仅是因为这些数字反映了改革开局之年首季经济运行情况。更重要的是,这个数字其实是抛出了一个疑问:这会否让中国政府改变宏观调控策略?

无论是来自政府层面的表态还是学界的分析,均传递了这样一个信号:对于经济增速的放缓和短期的经济波动,中国有足够的容忍度去接受,亦有足够的政策去应对。

“我们已经确定的方针和所拥有的政策储备,能够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挑战,中国的发展有着很强的韧性。”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表述,显示了矢志改革的中国高层对于“转型换挡”期的中国经济的态度:更加注重质量而非速度,更加注重中长期健康发展,不会因为经济的短期波动而采取强刺激政策。

“保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是本届政府提出的新的经济理念,显示中国经济宏观管理的新思路――当经济增长率仍在底限以上时,政府将主推调结构、促改革;而当经济运行逼近下限,则要以稳增长、控风险为主。

经过一年的实践,“合理区间论”被写进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并将这一区间设定在“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

经济学者认为,如果将“上下限”具体到经济增长速度,根据“十二五”规划,7%应是增长的下限。而依据中国转方式、调结构的大方针,8%应为经济增长的上限。

“一季度GDP为7.4%,正处于这一区间内。因此无需担心和过多地政策干预。”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汪同三说。

“即使经济增速达到7%,在世界经济大国中也是很好的数据。当然,7%的情况几乎不会发生。”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说,“根据中国的经济增长规律,今年的经济增速也不会低于7.5%。”

按照“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目标是7%。2011年至2013年,中国经济增速分别达到了9.2%、7.7%和7.7%,均高于当年设定的经济增长目标。今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目标为7.5%左右。

其实,对于中国经济基本面而言,各种因素和数字叠加交叉反映出的中国经济景象显示,已经不能简单以GDP增长快慢而简单评论经济整体运行状况的好坏。

一方面,3月份PMI数据首次微升、一季度企业景气指数比去年四季度升高均反映了经济平稳向好的整体态势。但另一方面,一季度CPI低位运是总体经济放缓的滞后反映,加之进出口数字双下滑,以及产能过剩、财政金融潜在风险、房地产市场分化等矛盾和问题积累,显示中国经济依然存在下行压力。

与此同时,一些积极的因素也在显现。比如近期公布的3月份铁路货运量、港口吞吐量、日均发电量等多项经济先行指标出现回升,这些数据显示二季度中国经济可望有所改善。

此外,目前的CPI数值较低将为货币政策的调整预留回旋空间;第三产业对GDP贡献超过第二产业说明新的增长点正在形成;此外,各地财政在增加投资拉动的同时,其投资结构正在向民生和新兴产业靠拢。

因此,如何在中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新风险、新压力与转方式、调结构的深化改革长远大计之间取得平衡;如何在面对经济的短期波动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长远目标之间,相机决策、灵活应对,都将考验政府的调控智慧和改革决心。

此间接受采访的专家认为,中国政府所显示出的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容忍度,说明其拥有足够的调控手段应对风险,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

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表示,未来十年中国经济有充分潜力实现7%至8%的增速,如果因为一时的短期波动而出台大规模刺激政策,损失的是中长期的发展战略。

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国务院对经济增速的考虑是区间平均值在7.5%,若增长率偏离目标,货币政策可以进行微调。

“从国内外实践看,经济运行出现一定波动,有客观必然性。宏观调控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是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为此中国政府储备了一定的'政策弹药’。”汪同三说。

专家普遍认为,所谓“政策储备”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目前,中国的存款准备金率较高,有较大的运行空间。如果经济增速跌破7%,将会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息等手段,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二是放宽投资准入机制,比如成立铁路发展基金,允许其发行债券,棚户区改造融资渠道,让民间资本进入更多领域,以确保投资增长同时解决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

三是加快财政支出。今年中国有1.35万亿元的财政赤字空间,在经济增速比较低的时候可以加大支出,实现平衡;

四是过去投入不足的领域加大投入力度,比如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交通、地下管网建设以及节能环保领域的项目。

最为关键的是,逆转增长必须有新的增长动力释放,释放新动力只有靠全面改革。

今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第一年,很多措施短期内不能实现拉动作用,所以必须通过政策微调把经济下行趋势托住,为进一步改革预留空间。

人们注意到,4月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公布了旨在提振经济的三大措施:一是研究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实施范围;二是加快棚户区改造;三是加快铁路尤其是中西部铁路建设。

“与以往的强刺激相比,这些政策最大的特点是它们能够解决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问题,而且都是与改革和调整结构相融合,不是单纯为了刺激而出台。”王小广说。

李克强在博鳌表示,把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是中国当前宏观调控的基本要求,也是中长期政策取向。

专家们认为,目前中国的经济方针和储备政策,真正体现了向改革要动力、向结构调整要动力、向改善民生要动力的发展方针。(完)

[责任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