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财经 > 社会热点 > 北京“小升初”新政策:“择校风”能否刹住

北京“小升初”新政策:“择校风”能否刹住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4年04月25日10:24分类:社会热点

核心提示:取消共建、引入电子学籍、划片入学……作为全国择校最疯狂的地区之一,北京市教委近日公布今年小升初系列新政策,旨在严防择校,促进教育均衡。然而,有着风向标作用的北京新政策,能否对全国其他城市发挥引领作用?能否真正终结扭曲的择校热?是否还存在政策“漏洞”?

新华社记者廖君 郑天虹 仇逸

武汉(CNFIN.COM / XINHUA08.COM)--取消共建、引入电子学籍、划片入学……作为全国择校最疯狂的地区之一,北京市教委近日公布今年小升初系列新政策,旨在严防择校,促进教育均衡。

然而,有着风向标作用的北京新政策,能否对全国其他城市发挥引领作用?能否真正终结扭曲的择校热?是否还存在政策“漏洞”?

新政策向特权开刀 决心前所未有

和往年相比,北京市今年公布的“小升初”政策中最吸引眼球的是取消了延续多年的共建生。同时,义务段入学首次使用统一的小学和初中入学服务系统,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权限查询、监控每个学生的入学途径和方式。

新政策还规定,从今年起,各区县按照学龄人口数量、小学毕业生数量和中小学校办学规模等制定小学、初中招生计划并报市教委备案。今年每个学校招多少人,有多少学位,都处于监控当中,教育部门和校长都无权“开口子”,招收条子生、借读生。

为了整治择校乱象,让老百姓公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从今年初开始,教育部以及各地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政策:《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要求19个重点大城市制订方案,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其中,北京西城区首次试行学区制,以街道行政区划为基础,建设11个学区,实现学区内部硬件设施、人力资源、课程资源的共享;再接着,北京市教委宣布要大力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化,在丰台区与教育高地西城、海淀区结合带上布点留生源,把好学校办到学生家门口。

“这一系列政策,都是北京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广东省政府督学钟院生表示,取消共建就是叫停单位的权力寻租,划片招生是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的良策,电子档案对学生入学情况进行跟踪,落实有效监督,这种改革的措施和决心是前所未有的。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近年来,舆论一直呼吁北京取消共建生,但遭遇到很大阻力,教育部门、学校也一度顾虑重重。在推进教育公平的整体背景中,取消共建生已是大势所趋。这次北京市教育部门下定决心,取消共建生,体现了推进教育公平的坚定态度,但更重要的是,要切实落实,一刀切全部取消。

防择校“一揽子”举措仍“有空子可钻”

按照今年的“小升初”政策,北京市教委批准的可招收体育、艺术和科技特长生的学校会继续招收特长生,那特长生招生会否成为“共建生”择校的变通通道呢?

金女士的孩子就读于海淀区一所优质小学,在她看来,新政策与她关系不大。“政策每年都在变化,不知道等到我们小升初的时候是什么政策?”她说,实行电子学籍管理系统后,学生的流动都可以在学籍系统里面看到,但什么是正常流动?什么又属于不正常流动?这里面同样存在操作空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新政策旨在拉平教育资源,让牛校不牛、差校不差。但一些家长担心,一旦严格划片入学,上学“拼爹”会不会变成“拼房”?择校会不会变成择班?

紧邻北京各所知名学校周边的房地产中介们总是不缺客人,破旧的房屋卖出8万元一平方米甚至30万元一平方米,都让这些中介习以为常。不仅是天价的学区房,今年南京市小升初登记时,为了能让孩子上好学校,一些家长火速离婚就为了把户口迁到优质学区。

一些教育专家认为,任何政策都做不到滴水不漏,北京新政策治标难治本。广东省政府督学李伟成说,这将导致入名校由权力上的“拼爹”到财力上的“拼爹”,只要有钱就可以在名校旁边买下学区房。

“由于长期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传统文化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出人头地观念的根深蒂固,中国社会的择校情结越来越重。”钟院生说,只要社会上存在名校与非名校之分,只要考试能考出优劣,大家对于择校的冲动热情就不会改变,划片入学、监控学籍流动都难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国家督学、广东省教育厅副巡视员陈健说,要真正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均衡发展,让老百姓的孩子都能在家门口入学,根本的办法是政府履行好教育发展的责任,将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都办好,这是治本之策。

北京风向标如何带动全国?

不仅是北京,各地都纷纷出台遏制择校的措施。作为教育部文件中的重点城市之一,武汉市近日规定,“择校生”将不享受高中名校指标“分配生”资格;上海静安、徐汇区等对学区房使用提出限制,要求每户五年内只享一次对口入学机会等;广州出台《中小学校招生考试违规行为处理办法》对各种择校行为从严处罚,确保就近入学。

与日益严格的就近、对口入学政策相呼应的,是大量依然“不淡定”的家长。从事人事工作的陈小姐告诉记者,早在女儿幼儿园小班,家里就买了学区房,如今女儿上小学3年级,已经早早进入了“小升初”模式。“奥数、英语、作文,孩子的休息时间全部在'培优’。”陈女士说,“我也不愿蜗居在一室一厅的学区房中,也不愿意孩子这么累,但是只有上了好初中才能考上重点高中。”

上海市市西小学校长蔡骏告诉记者,其实,近年来,政府一直致力做好基础教育均衡,许多孩子家门口的学校包括硬件、师资都很好,小学、初中之间的差距并不大。但家长观念上的误区始终没有消除,他们只认那些老的有名气的学校。

专家表示,光有这些举措还不完善,除了按照已经开出的“药单”,彻底实现均衡发展:教育经费均衡地投给每所学校,均衡分配学苗,解决师资均衡难题,改变以考试成绩为单一评价指标外,还应该让升学招生标准、过程全部晒在阳光下,包括所有地段对口的学校、招生名单、摇号过程和结果等公开,接受各界监督。(完)

[责任编辑:尹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