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财经 > 宏观经济 > 王国刚:中国展开金融改革需把握三个要义

王国刚:中国展开金融改革需把握三个要义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4年05月21日10:21分类:宏观经济

核心提示: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21日在国经中心第59期“经济每月谈”上表示,金融改革确确实实牵扯到方方面面,但是中国现在如果要展开金融改革,有三个要义必须把握。

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21日在国经中心第59期“经济每月谈”上表示,金融改革确确实实牵扯到方方面面,但是中国现在如果要展开金融改革,有三个要义必须把握。

——以下为来自中国网的现场文字实录——

第一个要义,要降低实体经济部门的融资成本。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剩下的那些都难以持久。所以说金融部门改革的效率不是用金融机构的盈利水平衡量的,应该看看实体经济部门。从企业角度来讲,融资成本降低,从广大资金供给者、城乡居民来讲是能不能分享到中国经济成长的果实。也就是他们能不能通过金融过程获得财产性收入的提高。必须把这两者结合在一块儿。现在有一些被称作所谓的新生事物的或者所谓的具有发展前景的一些金融现象,我们认为那是带有问号的。比如说所谓的网贷P2P,虽然使得资金供给者的收入有所提高,但它大大加强了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甚至都超过20%。20%的利率是什么概念?有几家企业有这种盈利水平呢?没有。所以这个背景下,实际借钱的人是在救命,救命的时候是不讨论价格的,这很可怕。而我们还在大肆炒作,认为这是发展方向。那只能使实体企业负担越来越重,这不是改革的方向。这一点应该明确。

第二个应该明确,在改革过程中应该让实体企业和城乡居民拥有更多的金融选择权,金融本来是从他们当中内生的。我问了一句话,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说要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决定性作用,这一点大家都耳熟能详,这一句话带到金融体系我就在问,当中国的金融体系以银行为主体,180万亿的金融资产银行占了160万亿,那么我们今后的金融改革是发展金融市场的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还是发挥银行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刚才所讲的所谓的资金松紧,讲白了就是继续发挥银行创造货币方面的作用,强化银行配置资源的作用。但是中国这一条路恐怕已经走到极限了。各种风险现在在银行非常之大,经济下行过程中一定出现一大堆的不良资产,怎么办?现在不对称的状态,实体企业的成本越来越高,最后一定影响到银行。大家都知道PPI已经27个月负增长,去年5月份开始在银行体系内出现的“钱荒”、“钱紧”已经预言到这一状况,所以这些事儿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要发挥实体企业、城乡居民在金融领域的作用,就必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让我们和企业进一步进入金融市场,金融市场绝对不是金融机构和自己玩儿的市场,中央再三强调我们降低金融为自己服务的比重,可是我们这个比重还在提高,其原因是我们的金融市场基本上是金融机构和自己玩儿的市场,必须改变这一点。

改革现在讲的第三件事儿,改革千头万绪,怎么办?在改革进程中不能有大振荡,大振荡引起的经济、社会面振荡很大。但是改革又必须切中实际能够有效展开,应该分轻重缓急,先做容易做的事儿,但是这件事儿做起来效益极大。我最近两年提出来,中国金融体系的改革不是某一方面金融改革,应该让公司债券回顾直接融资。什么意思?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西方实体上,公司债券都是直接金融工具,它连接着资金供给者和资金需求者。公司债券的价格制度是双方统一价,公司债券的利率高于存款利率,低于贷款利率。如果双方直接连接起来,由于公司债券利率高于存款利率可以分享到财产性收入。由于公司债券低于贷款利率,那么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可以降低。从本世纪以来,公司债券在大规模发展过程中,我们这些公司债券几乎全部被金融机构购买,它成了间接金融工具。金融机构购买了公司债券,它是通过存款人的路径拿来的钱,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这就是中国的怪象。

2013年底,我们的债券余额26万亿,2013年和2000年相比,债券余额规模增长了10倍,但是没有任何金融机构感到金融脱媒的影响和挑战。原因是这些债券都成了间接金融工具。一旦成了间接金融工具,由于一家银行、一百家银行乃至一万家银行都是一样的,他们都是风险的延误者,因为是审慎推进,要发债的各个实体企业的实际状况差距甚大,这样就用银行资金限制了实体企业的发债,切断了实体企业和居民之间的直接联系,回归了计划经济用财政机制所做的那套事儿。中国金融该改过来了。因此现在要推进的不是银行信贷松紧的问题,而是赶紧转过来,让公司债券直接向资金供给者,这些资金供给既包括城乡居民也包括广大的实体企业,因为到4月底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7万亿,各类企业的存款余额53万亿,二者加起来100万亿,我们只有让他们持有这些发券,他们才能一方面提高财产性收入,另一方面向实体企业有效地进行现金管理和资产安排,由此缩短金融的链条。这个过程是由金融市场信用来替代我们用银行信用所做的一些事儿,真正实现中国金融在脱媒过程中重构金融体系,支持实体经济。否则的话,我们还将在老套路上走,越走将使得我们的包袱越重,越走将使得我们的风险越大,越走将使得我们的路径越窄,不能再这么走了,该回到真正生长金融的地方,那就是实体经济部门。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尹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