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财经 > 产业经济 > 黑龙江七星农场:“云数据”改变大田种植

黑龙江七星农场:“云数据”改变大田种植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4年07月04日10:21分类:产业经济

核心提示:2011年起,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七星农场开展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水稻智能化秧田管理技术应用示范,借助“云数据”中心,建立了水稻智能育秧、水稻智能化水灌溉、农机自动导航等六大系统,实现大田作物全生育期动态监测预警和生产调度,为农业信息化探路。

新华社记者王建

哈尔滨(CNFIN.COM / XINHUA08.COM)--2011年起,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七星农场开展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水稻智能化秧田管理技术应用示范,借助“云数据”中心,建立了水稻智能育秧、水稻智能化水灌溉、农机自动导航等六大系统,实现大田作物全生育期动态监测预警和生产调度,为农业信息化探路。但由于农业物联网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资金需求量大,推广应用难度大,需要国家在资金和人才培养方面予以支持。

七星农场迈进水稻生产“云时代”

七星农场地处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腹地,现有耕地面积122万亩,其中水田113万亩,是黑龙江垦区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农场。2008年以来,七星农场开展了信息化技术在农业上的示范应用。2011年起,该农场承担了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在大田生产上的应用示范项目,开展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水稻智能化秧田管理技术试验。

正值水稻田间管理的高峰期,在七星农场寒地水稻高科技信息化园区可以看到,稻田缺水了不需要人工操作,安装在田间的水位传感器会自动监测水层深度,通过无线传输设备,将采集的数据实时传输给智能灌溉控制系统,系统诊断后,发出的决策指令传输到田间的灌溉控制装置,之后嗮水池内的水就会自动灌入稻田。反之,稻田的水多了,会按照指令自动抽回晒水池。这是七星农场迈进水稻生产“云时代”的一个缩影。

据寒地水稻信息化园区负责人、七星农场副厂长刘成介绍,近年来,七星农场从农业生产管理、农情预报、信息查询、专家咨询、远程培训等服务功能着手,累计投资4000万元建立了网络基础数据库。并完善了智能化芽种生产管理系统、智能化秧田管理系统、水稻智能化循环节水灌溉系统、水稻生长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建立了基于GIS(地理信息技术)的机车作业农田视频监控系统和精准农业管理系统。

目前,七星农场建立了基于CDMA 3G网络和移动终端水稻智能育秧大棚8栋。在寒地水稻信息化园区建立了“种植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园区”,该示范区面积达3000亩,其中核心展示区300亩,规模示范区2700亩,实现了对环境的实时定点采集,并将采集数据无线回传到生态环境监测系统。

据刘成介绍,农业生产中的生产作业、作物生长、病虫草害的发生与防控等重要视频信息,通过无线传输网络传送到信息指挥中心,并通过GIS进行空间定位显示。根据这些实时、直观的视频信息,生产管理者可以及时掌握生产进度、作物长势、灾害情况等具体情况。

此外,七星农场还建立精准农业农机中心,开发了精准农业管理系统,应用全球卫星定位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和无线传输技术,实现机车作业的远程监控、视频对话、自动控制。

改变大田种植生产管理方式 促进农业增产增效

七星农场围绕“现代化大农业”的总体目标,构建了水稻种植物联网应用技术体系,推动了农业信息化和机械化的全面融合。农业信息化技术研究专家、黑龙江农垦科学院研究员黄忠文说,农业物联网在把科技贯穿整个农业生产全过程中,做到变量投入、定位实施,可以节本增效,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刘成说,七星农场通过探讨寒地水稻生产信息化的模式和技术规程,综合运用全球卫星定位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智能化农机装备、作物生产智能管理系统等,实现了生产管理的定量化、精确化。与一般大田相比,七星农场“种植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园区”的农田亩均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10%以上,单产提高5%—10%。

具体而言,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与示范加快了水稻生产信息化进程,提高了农业生产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目前,七星农场通过物联网智能催芽基地,实现了100%统一供应芽种,从而提高了水稻芽种生产的安全性,降低农户的风险,保证了芽种的质量,同时减少了农户在芽种生产方面的人力物力投入,降低了农户的生产成本,提高了农户水稻生产的经济效益。

物联网技术提高了水稻育秧的秧田管理水平,有利于培育壮苗,为获得水稻高产打下了基础。农户通过智能手机终端就可以远程实时控制大棚卷帘通风和微喷浇水,不但节约了水资源,减少了由于大量排水造成的养肥浪费,而且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实现了水稻灌溉的精量化和科学化,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具有较强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物联网技术提高了农户指导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了远程专家诊断服务。农户可以远程与专家进行视频互动交流。同时,可以通过互联网网络,及时发布病虫草害发生趋势及防控措施等信息,提高病虫害防治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为农业生产筑起了一道抵御自然灾害和风险的屏障。

农业物联网落入寻常百姓家还有距离

作为国家大田种植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七星农场农业信息化建设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和探索,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的需要还有一定差距。

七星农场厂长迟立军介绍,在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人才匮乏、信息资源库存量偏少、资源整合力度不够,信息服务的价值未得到普遍认可等突出问题,导致信息的传播业仅局限在某一个层面,离真正实现信息到种植户手中、全面进入寻常百姓家还有很大距离。

黄忠文说,目前农业物联网技术成熟性还不高,技术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传感器的精确性和灵敏度等指标达不到技术要求,智能控制系统的稳定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业物联网资金投入大,基础建设、系统运行、信息服务等方面的费用高,而基层政府财力有力,农民更不愿意自己去投资,也缺乏对农业物联网的认识,进一步推广应用的难度较大。七星农场第一管理区第37作业站种粮大户张景会说,农业物联网“耐看不耐用”,高额的成本将种植户拒之门外。

农业物联网是一种新型的技术领域,目前在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尤其是缺乏既懂农业生产又懂物联网技术的复合型技术人才。一方面,需要加大资金补贴;另一方面需加大农业信息服务队伍建设力度,大力发展农村信息员队伍,尤其应重点发展农村经纪人、种养经营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以及村干部中的农村信息员。

[责任编辑:尹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