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财经 > 宏观经济 > 中国经济“稳”“进”新常态

中国经济“稳”“进”新常态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4年07月17日08:32分类:宏观经济

核心提示:16日发布的中国上半年GDP等经济数据,基本符合市场“企稳”预期。从上半年的经济运行态势可以看出,经济增速稳定在合理区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取得新进展,已成为中国经济新常态的重要特征。

新华社记者吴济海

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16日发布的中国上半年GDP等经济数据,基本符合市场“企稳”预期。从上半年的经济运行态势可以看出,经济增速稳定在合理区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取得新进展,已成为中国经济新常态的重要特征。

今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16日公布的数据,也是最高领导人提出适应新常态后,中国经济交出的首份“期中考”成绩。

国家统计局当天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4%,其中二季度增长7.5%,比一季度加快了0.1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人口、居民消费价格、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增速等均运行在合理区间。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当天还表示,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地区结构、居民收入分配结构、节能减排等五个方面结构调整都稳中有“进”。转型升级也稳中有升。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在分化中孕育,在分化中成长,“势头非常好”。

结合国内外经济形势,上半年尤其是二季度经济能够企稳,来之不易。

上半年,中国经济虽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但并没有采取强刺激措施,而是进一步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实行区间调控和定向调控相结合,加强预调微调,出台了推进棚户区改造和铁路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实施范围、定向下调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等举措,确保经济增长不突破保就业的下限,CPI不突破防通胀的上限,使经济运行始终处于合理区间。

这充分表明,中国半年来出台的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政策效应正在显现,中国应对新常态阶段性特征的政策措施经受住了考验。

当然,这份“成绩单”尚不能断定中国经济增速“底部”已经出现。国内传统产业调整的阵痛、房地产市场持续降温,国外发达国家复苏态势尚不明朗、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等因素的存在,都使得中国经济依然面临波动的风险。

但中国经济的诸多积极因素依然存在。展望下半年,上半年出台的各项改革和调控政策,经过消化和落实后,对经济的促进效果会持续释放。深化改革将进一步推进。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等先行指标持续向好,出口增长开始由负转正,发电量、货运量等指标上升,表明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变化逐渐增多,各方面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不断增强。因此,可以预期,中国有望实现7.5%左右的全年经济增长目标。

中国经济增速从长时间的两位数增长到2011年的9.3%、2012年的7.8%和2013年7.7%,再到今年上半年的7.4%,总体上实现了平稳过渡,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仍名列前茅。同时要看到,中国经济增速有所趋缓是中国主动调控的结果,也为中国推动结构改革提供了空间。

从中长期看,中国经济仍具有巨大韧性、巨大潜力和巨大回旋余地。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各项改革的持续推进,必将转化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在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取得新进展的同时,经济发展保持在中高速增长的合理区间,将成为中国经济运行的新常态。(完)

[责任编辑:尹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