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财经 > 产业经济 > 楼盘降价 为何出现“房闹”?

楼盘降价 为何出现“房闹”?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4年08月11日11:09分类:产业经济

核心提示:一些房地产项目近期降价出售,“利好”消费者,却带来副产品——“房闹”——因为之前买在高价位上,房价下来后,他们认为自己“吃亏了”,就要求相关房企返差价或退房。

新华社记者王炳坤

沈阳(CNFIN.COM / XINHUA08.COM)--一些房地产项目近期降价出售,“利好”消费者,却带来副产品——“房闹”——因为之前买在高价位上,房价下来后,他们认为自己“吃亏了”,就要求相关房企返差价或退房。

“房闹”行为有无道理?该如何化解?

“房闹”再现

辽宁省本溪市“佳兆业 水岸新都”房地产项目近日因大幅打折销售,以前买房的数百名业主7月底连续围堵售楼处,打出横幅要求返差价或退房。

记者日前前往采访,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怕业主再闹事,开发商已暂停楼盘销售。

据了解,“房闹”事件起因于业主质疑开发商变相降价。“佳兆业 水岸新都”是佳兆业集团在本溪打造的首个全封闭高档楼盘,项目2011年开盘以来,不少人购买并装修入住,不过近期有业主发现,小区内有不少房屋通过内部员工低价买了出来,购房者给员工几万元就能享受到每平方米比均价低上千元的优惠。

“我们全家攒半辈子积蓄买的房子,一夜之间缩水了十几万元,这让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这是多数老业主的“闹事”原因。

开发商却极力否认降价。佳兆业地产辽宁有限公司营销总监王为说,这个项目1700套房子已卖出1600套,剩下的100套是尾盘,楼层、地点、朝向都不佳,为此,公司向员工低价出售,根据工龄长短和业绩好坏,打7-8折。

王为特意解释说,“员工内部价”是很多尾盘在销售时采取的手法。一方面,对公司员工算是回馈或奖励;另一方面,通过这种方式吸引员工住自己的楼盘,外界也会对项目的后续运营、管理更有信心。

“公司规定销售对象为员工本人及其亲属,”王为说,可由于“亲属”的概念过于宽泛,部分员工将优惠的购房指标转卖,在社会上造成楼盘大幅降价的印象。目前,公司叫停了内部优惠政策,正在清理转卖行为,要求必须员工本人才能优惠。

“房闹”溯源

楼市降价引发“房闹”情况以前就有。据了解,2011年,深圳市发生过楼盘降价引发旧业主打砸售楼处事件。今年3月江苏常州一处楼盘每平方米降价千元,引发百名业主怒砸售楼中心。

在近期报道的“房闹”事件中,有的业主以跳楼相要挟,不许开发商降价;有的业主要求开发商降价多少,就给他们退多少钱……

而开发商半遮半掩。不少楼盘打出“员工内部价”,公司周年庆、回馈老客户优惠等借口;有的项目虽然房价不降,但推出买房送车、送装修、送保险等“大礼包”。

如何看待降价引发的“房闹”行为?大连海事大学法学博士张国强说,“房闹”的很多理由难以服众。房价下跌时得“补差价”,那么房价大涨时有谁被要求过“补增值”?房屋是商品,其价格的涨涨跌跌是正常现象。“而且从法律层面讲,业主交完房款、办好房证后,房屋已经是其个人财产,开发商调整售价与业主无关。”

张国强说,“房闹”表明一些业主契约精神缺失。

“房闹”何解?

在沈阳建筑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刘亚臣教授看来,“房闹”频发有其深层次原因。“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市场化程度低,此前长期没有按经济规律运行。”刘亚臣说,在一些地方政府引导和开发商鼓吹下,房屋成为一种特殊商品,“不仅满足居住功能,而且承载着很多家庭财富保值、增值的希望。”

过去10年,我国房地产业高速增长,但开发商和监管部门对消费者的风险提示做得不够,非理性消费盛行,不少人不惜透支财力“追涨”房价。

“别看一些地方的房地产购销两旺,实际上一些购房行为背后,是家庭巨大的债务风险甚至投资风险。”辽宁大学市场营销学专家肖升说,这种风险在市场上行时被掩盖,一旦风向扭转,就变成了赤裸裸的现实。很多家庭承受不了,“房闹”就出现了。

如何让“房闹”不再出现?专家建议,尽快让房地产业进入规范、完善的市场化轨道。“地方政府过去受土地财政和GDP偏好影响,成为楼市一路走高的潜在推手,如今要转变为合理市场秩序、理性消费观念的构建者和引导者。”刘亚臣说,比如要治理开发商的饥饿式、鼓吹式营销行为,打击不实承诺和消费欺诈;通过将风险评估和风险提示强制性写进购房合同,给消费者的心理预期降温,营造理性消费的市场氛围。

消费者应从楼市降温中汲取教训。张国强说,楼市有风险,购买需谨慎。老百姓对房地产业的市场经济思维该回归了。

[责任编辑:尹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