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财经 > 产业经济 > 国际航空仲裁借自贸区开放环境进入中国内地

国际航空仲裁借自贸区开放环境进入中国内地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4年08月29日08:33分类:产业经济

核心提示:借助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进一步接轨国际的法治环境,中国航空运输协会(CATA)、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与上海国际仲裁中心(SHIAC)28日在此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国际航空仲裁引入中国内地。

新华社记者许晓青 贾远琨

上海(CNFIN.COM /XINHUA08.COM)--借助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进一步接轨国际的法治环境,中国航空运输协会(CATA)、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与上海国际仲裁中心(SHIAC)28日在此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国际航空仲裁引入中国内地。

三方宣布,合作设立上海国际航空仲裁院及上海国际航空仲裁专家委员会。此举是一项旨在衔接国际国内不同仲裁规则的制度创新。

来自波音、空客、汉莎、中国商飞、中航工业、中国国航、南航、东航、中航油、北京首都机场、上海机场等的法务代表,以及中外航空领域法学专家,共同组成了该航空仲裁专家委员会。

中航协提供的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航空运输业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2005年以来,中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一直位居世界第二。目前中国内地共有49家航空公司、2250多架运输飞机,2013年完成运输总周转量672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3.54亿人,如加上港澳台的运量,总周转量已突破1000亿吨公里,约占全球运量的15%。

中航协理事长李军说,航空运输是市场化程度很高、风险性很大、国际性很强的行业,其管理政策、投融资方式、运输产品等具有独特性。在日新月异的行业发展背景下,各类国际航空运输市场主体之间的竞争与合作,难免发生一些矛盾和问题,以致引发风险和纠纷。通过多方合作,开展国际仲裁,有利于为各方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争议解决服务。

据国际航协方面介绍,通常来说,国际航协在处理仲裁事务时采用的是“临时仲裁”模式,而中国现行法律体系未规定“临时仲裁”。随着上海国际航空仲裁院的设立,可以借力自贸试验区的开放环境,形成衔接国际国内仲裁规则的桥梁和平台,克服仲裁采认和执行上的难题。

“上海国际航空仲裁院设立后,有望促进国际仲裁事业和国际航空工业大跨度发展。”国际航协总法律顾问杰弗里·肖恩说,“这个专门服务于航空的仲裁院,将有助于增加国际航空仲裁的权威性,其在列的仲裁员将是中立的、客观公正的,不会偏袒航空业的任何一方。”

据肖恩分析,由于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已经推出了与国际接轨的《自贸区仲裁规则》,国际航协将利用《自贸区仲裁规则》的开放性,做好机构仲裁与行业仲裁、临时仲裁的衔接。

下一步,国际专家将就航空仲裁机构的制度建设、推荐航空专业化仲裁员、修订完善国际化仲裁规则等在中国建言献策。而依托自贸试验区的开放环境,上海国际航空仲裁院将依据国际航空法律和行业惯例,向全球航空业主体提供仲裁法律服务。

业界预期,随着时间推移,符合国际标准的中国航空仲裁服务将有望走出国门,辐射亚太地区。今后在中国乃至国际航空业的标准合同中,也有望出现上海国际航空仲裁院的争议解决条款。(完)

[责任编辑:尹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