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财经 > 产业经济 > 中国房地产全局性风险被高估

中国房地产全局性风险被高估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4年09月11日11:21分类:产业经济

核心提示:多数专家认为,在价格总体平稳的状态下逐渐去库存,将是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大多数城市房地产市场的重要特征。中长期看,城市化和户籍制度改革的持续推进、人们收入的增长,将有助房地产供需趋于平衡,实现更健康的发展。

新华社记者吴济海 王政

北京(CNFIN.COM /XINHUA08.COM)--9月的第一个周末,年轻的王晓(化名)夫妇放弃了中秋小长假的休息时间,跟着房屋中介在北京看了11套二手房,“我们有点着急了,想要加紧看房,准备出手。”王晓说。

之所以着急,他说,是因为他们之前看好了两套二手房,想等价格再降一些就与业主进一步协商,但8月下旬先后接到中介通知,两套房子已售出。“这说明买房的人在增加,而交易量增加,房价可能就要反弹了。”王晓不无担心地说。

他的分析得到了数据证实。北京市住建委网站显示,8月北京二手房住宅成交量达到8434套,继7月之后再次出现反弹,环比上涨4.65%,这也是最近5个月的高点。

2014年,中国房地产市场逐步下行,作为“刚需”族,30岁的王晓和爱人从3月份开始看房,“前几个月房价下降明显,但8月份价格基本不动了,有的小区报价甚至有所上涨。”王晓说,综合权衡,决定年内把房买了,“等到房价涨起来,我又只能后悔了。”

经历了2013年的上涨,今年中国房地产市场迅速进入调整期,观望气氛浓厚。据国家统计局公布,1至7月份,全国商品住宅销售面积下降9.4%,商品住宅销售额下降10.5%。新建商品住宅的价格方面,与6月相比,7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64个,上涨的城市仅2个。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房价首现全面下跌,但降幅有限。

在这一背景下,海内外看空声音再起,“中国房地产泡沫破灭”“房产崩盘”等论调又开始出现。

对此,一些专家学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房地产风险客观存在,但是各地情况不一,简单地说崩盘或泡沫破灭,则高估了房地产的全局性风险。

中国社科院《中国住房发展(2014年中)报告》主编、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曾对媒体表示,中国房价整体不会崩盘,但存在局部崩盘情况。

王晓有类似看法,“北上广这样的超大城市经济总量大,优势明显,不像一些小城市对房地产的依赖那么大,房价下降像我这样的'刚需’就会买,我觉得不会崩盘。”他说。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认为自己近几年比较看空房地产,他说,中国房地产的调整趋势已经确立,并且时间会比较长,但调整的方式更可能是“退二进一”,而不是崩盘。

一般认为,2012年下半年至2013年的房价上涨,刺激了住房开发投资的迅猛增长导致供应量过大,以及信贷环境偏紧,是房地产开始下行的主要原因。为了及时回笼资金,房地产商纷纷主动选择降价跑量。

同样为了去库存,今年以来,各地城市纷纷松绑限购,目前尚未取消限购的城市已不足10个。

降价走量已经取得了一定效果。据中原地产提供的数据,8月份,在价格略跌的情况下,北京、杭州、青岛、深圳、宁波、上海等大城市的楼市成交量出现了明显放大,部分城市甚至出现强劲反弹。

以杭州为例,受楼市限购政策松绑影响,8月杭州市区(含萧山、余杭)新建商品房共成交9453套,环比上升53.78%,成交量创年内新高。

透明售房市场研究院院长方张接认为,受8月底全面放开楼市限购等一系列刺激政策支撑,杭州楼市即便冲高回落,也不会重回上半年的低迷状态,而最大的可能是就此进入“新常态”:成交量回升,房价基本平稳,高性价比产品更好卖,不好的产品依然受冷落。

不过,高库存目前依然是中国楼市调整的主要动力。以杭州为例,截至8月31日,杭州市区新建商品住宅可售房源共93606套,根据近6个月以来的销售平均量计算,出清周期需19个月。一些三四线城市需要更长的库存消化周期。

因此,多数受访专家认为,在价格总体平稳的状态下逐渐去库存,将是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大多数城市房地产市场的重要特征。中长期看,城市化和户籍制度改革的持续推进、人们收入的增长,将有助房地产供需趋于平衡,实现更健康的发展。(实习生赵杨参与采访)(完)

[责任编辑:尹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