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财经 > 产业经济 > 吸引外资需完善软环境来突破硬约束

吸引外资需完善软环境来突破硬约束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4年10月23日17:06分类:产业经济

核心提示:政府部门相关人士提出,外资回归“国民待遇”后,将根据实际情况适度给予“量身定制”,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构建“并非最便宜,但是最适合”的环境。

新华社记者张展鹏

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记者近日采访十余位外商后发现,我国依靠低成本与优惠政策吸引外企落户的时代逐渐结束,为了吸引高端外资并让外商“扎根”,需营造多维度的“软环境”来突破“硬约束”,其中呼吁较多的是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及打造更加人文化的外商在华生活配套。政府部门相关人士提出,外资回归“国民待遇”后,将根据实际情况适度给予“量身定制”,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构建“并非最便宜,但是最适合”的环境。

--“法律环境仍不够完善”成主要约束

商务部16日发布数据,9月份我国实际使用外资90.1亿美元(未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数据),扭转此前两月连续回落态势,同比增长1.9%。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如国内外环境不发生大波动,预计今年全年我国利用外资将保持平稳态势。

多位受访外商认为,中国7、8月份使用外资的连续回落,印证了吸引外资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尤其是作为对外开放前沿阵地的东部地区,在引资质量明显提升、投资环境改善的同时,一些传统的引资优势正在消失。一方面是成本的上升压力,包括工资成本上升、社会保障要求增加、土地资源稀缺、环保要求提高等,另一方面是税收等传统优惠政策取消。

在新时期引资面临的各项约束中,“法律环境仍不够完善”被外商提及较多。而根据近年来多份调查报告,这一问题已连续被外企列为“在中国运营面临的主要挑战”的前三位。例如,中国美国商会《2013年度商务环境调查报告》指出,3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企业遭遇了不公正的产业政策,还有更多人认为政策和法律还不够透明公正。

关于当前的法律环境,接受采访的外商几乎都提到了知识产权保护。东莞美弛图实业有限公司厂长吴克翰自称“深受侵权之害”,这家港资企业的电子玩具出口到146个国家,合金模型车市场占有率世界第一,也因此得到相关部门许可独家生产嫦娥三号月球车模型,原来售价2900多元,但迅速出现十几家冒牌生产的厂家,网上售价仅为900多元。这种严重冲击已不是首次。前几年美弛图公司研发生产一款新玩具,上市不到10天就出现了冒牌仿制品,导致销售量迅速下降30%。“侵权对我们经营产生了100%的影响,这问题解决不了不知道怎么做下去。”吴克翰说。

事实上,我国近年来不断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的打击力度,仅去年就处理了20多万件案件,上万侵权者受到了处罚。柯马(上海)工程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斯特凡·萨克说,他也看到中国政府在保护知识产权上做出了更多努力,法治环境总体而言正在不断完善,但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成本上升、优惠取消,这些是回归市场的趋势,我们能接受,但如果知识产权仍得不到保护,对我们是致命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外商说。

--从“落户”到“扎根”需要更多人文配套

有外商告诉记者,以往一些外企看重中国的低成本和优惠政策,所以前来落户,当这些优势逐渐消失时,需要寻找新的“中国引力”,一方面需要通过保护知识产权等措施完善营商环境,另一方面要提升针对外商生活需求的配套条件,即以前追求企业“落户”,现在更注重外商“扎根”。

“我觉得成都的问题主要是教育,国际学校少。我们请的专家,他们看重孩子在这里能否得到好的教育。”赛进(中国)制药有限公司研发副总裁田欣欣说,公司已在成都投资8000万美元,目前正准备上第二条生产线。能否让外国专家安心在此工作,让管理层感到有些“心中没底”。

作为港资企业的负责人,金轮天地控股有限公司综合管理中心副总经理朱玲也有相同感受。她说,优惠政策是短期的,“软环境”才是吸引外资更加持久的力量,大到法律法规,小到衣食住行,都要得到足够的重视。比如教育问题,这些年她听数个港商感慨过,担心子女在南京得不到与国际接轨的教育,有时候也确实影响到他们的投资计划。

朱玲还特别强调,要考虑新一代外商的需求。她身边有多个案例,老一辈的港商让子女来接班,但这些年轻人尝试一段时间后,大多都选择离开,理由是“水土不服”。“他们的理由显得有些微不足道,比如说,没有高品质的酒吧。这方面如何改善真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朱玲说。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上万员工的台资企业,公司财务总监彭仁宏说,以前对于大陆招商引资的相关部门来说,主要考虑给什么样的优惠条件,现在形势改变了,希望这些部门多考虑外商的一些特殊生活需求,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给予一些“量身定制”的条件,“对我们来说,比政策更重要的是一个健康良好的生活环境。”

--须完善“软环境”来突破“硬约束”

苏州市商务局副局长刘炉等人提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50多项的改革,意在构建中国新型开放经济体系,这已经让部分外商嗅到了未来的商业机会,即便是原来的低成本和优惠政策不再,也有意提前布局分享下一轮的改革红利,各地政府部门应相应采取措施,完善“软环境”来突破“硬约束”。

首先要提升政策法律的透明公正度。华南美国商会会长哈利·塞亚丁表示,中国的法律法规一直是美资企业发展的最大挑战,因为透明度不够,政府总是突然颁发新的法令,导致经济环境具有不确定性。他建议,新的法律法规在颁布之前应该做足准备工作,广泛征集公众意见。比如《新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就是一次成功的案例。卡特彼勒(天津)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光胜说,希望政策和措施更明晰、更具体,不要只是泛泛一段规章。

在提升透明度的基础上,还要加强执法监督,尤其是对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中国已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外商投资法律法规体系,但一些法律法规在执行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因此仅有立法还不够,还应建立一套更有力的监督检查制度,来保证法律的贯彻执行。

有业内人士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决定了不可能再靠单纯的政策优惠、简单的税收让利来吸引企业,必须要创新思路。在当前内外经济环境复杂的形势下,我国吸引外资应该政府担当资源集成商和服务集成商的角色,为企业打造“虽非最便宜,但却最适合”的发展环境。

[责任编辑:尹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