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财经 > 宏观经济 > 陈中涛:经济运行有望明年二季度企稳

陈中涛:经济运行有望明年二季度企稳

中国证券报2014年12月10日09:24分类:宏观经济

核心提示:目前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力量正在蓄积,明年尤其是二季度以后经济运行有望转平稳。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副总经济师 陈中涛

进入四季度以来,中国制造业PMI指数连续回落,10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11月份又回落0.5个百分点,降至50.3%。两月指数水平均低于去年同期,与一季度平均值基本相当,反映出四季度经济运行仍有下行压力,主要表现在市场需求偏弱,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回落。但经济运行中也有积极变化,主要是就业形势稳定,房地产行业下行态势减缓,基建投资继续加快,“稳增长”的政策措施累积效应、合力作用持续显现,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下降、适应市场自我调整的步伐加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将释放新的政策利好,为经济发展增添了信心和动力。目前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力量正在蓄积,明年尤其是二季度以后经济运行有望转平稳。

当前市场需求仍显偏弱,11月新订单指数降至51%以内;微观经济活力偏弱,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回落。最近两月生产指数连续下降,11月降至52.5%,处在今年5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

经济运行在“两弱”态势下,也有积极变化,主要表现在“一稳一缓一快”:“稳”即就业形势稳定。10月份和11月份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一升一降,但指数水平均保持在48%以上,波动较小。从数据间的对比关系来看,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保持在48%以上,意味着就业形势良好。据笔者调查了解,目前虽然一些企业经营困难,但没有出现明显的裁员现象。11月份非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结束连续两个月的回落走势,较10月份回升0.6个百分点,达到49.5%,高出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1个百分点以上,显示非制造业在稳就业方面的作用增强。

“缓”即房地产行业下行态势减缓。由于大部分城市限购令解除,央行针对刚需和改善性需求房贷政策宽松,加之11月下旬宣布降息,房地产行业调整态势受到一定抑制。11月份,房地产业商务活动指数环比上升8.3个百分点,达到58.1%。该指数连续三个月上升,升幅扩大。行业新订单指数自今年以来首次回升至50%以上,达到50.6%;收费价格指数虽仍在50%以下,但较上月回升。这些数据变化显示房地产行业下行态势减缓。

“快”即基建投资继续加快。从非制造业PMI指数来看,随着冬季来临,建筑业市场虽进入施工淡季,但与基础设施建设相关行业活动仍然是热度未减。土木工程建筑业的商务活动指数虽小幅回调0.4个百分点,但指数水平仍在高位,连续三个月运行在60%以上。特别是其新订单指数连续五个月实现环比上升,本月达到56.2%,创自今年3月以来的新高。自10月份以来,发改委密集批复了机场、铁路等多项基础建设项目,为基建投资增长提供了支撑。

从上述情况判断,四季度经济增长预计在7.2%左右,仍处在新常态合理区间。当前值得关注的问题是,要防止出现“通缩”。现在市场需求偏弱,企业产品销售困难,工业品价格持续回落,效益下滑,已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通缩”特征。国际原油、铁矿石价格“断崖式”跌落,又增加了输入性“通缩”的压力。

从目前来看,市场中稳经济的积极力量正在不断增强。一是政策利好持续显现。今年以来,国家围绕“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惠民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随着时间推移,累积效应、合力作用将逐渐显现。最近,资本市场已出现明显积极变化,反映出市场信心增强。现在政府仍有较大政策应用空间和项目储备,有较强的相机选择能力,后期仍有较多政策利好。

二是微观经济活动改善面临越来越多有利条件。从困扰企业发展的成本因素来看,原油、铁矿石等能源、资源类产品价格大幅回落,有利于减轻原料成本压力。目前原油价格、铁矿石均处在5年来的最低水平。11月份,国务院推出的旨在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10项措施以及银行降息,也有利于缓解资金紧张矛盾,降低资金成本压力。

三是市场主体对新常态经济形势的适应性和自我调整意识明显增强。据笔者调查了解,今年以来,面对经济环境变化,对许多企业积极谋变、创新发展。比如,企业加快技术创新,积极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提高产品附加值,发展高端客户,避开过剩同质低端产品激烈竞争。企业加强了供应链合作,同上下游企业结成战略同盟,锁定价格和客户,保证原料供应和配送,在很大程度上平抑了市场变化带来的冲击,实现了相互支持、互惠共赢、协同发展。企业加强了内部管理,控制库存,“以销定产,以产定购”。这些积极变化,有利于增强企业在相对紧缩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这些积极因素的上升,是新常态经济形势下,保持经济平稳的中坚力量。随着市场主体自我调整加快,同经济环境变化磨合期缩短,摩擦性回落将逐渐缩小,明年尤其是二季度以后经济运行将逐渐恢复平稳。一季度由于经济运行的惯性及春节等因素影响,仍有小幅波动的可能。

2015年,宏观调控总基调仍是“稳中求进”。首先,保持经济运行的稳定。按照区间调控的思想,将经济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防止出现大的波动。既坚持底线思维,防止经济滑出底线,以满足经济发展和保就业、惠民生的需要;又保持一定弹性,为推改革、促调整预留空间。

其次,促进经济发展环境改善和质量效益提高。2015年将是改革的攻坚年,在一些重点、关键领域的改革有望取得突破。比如,社会上期待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有望迈出大的步伐。

2015年也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关键期。通过结构调整,重构经济发展新平台,加快经济增长动力转换。一方面用减法淘汰落后产能,另一方面用加法加快补齐经济发展中的短板,增强经济发展的平衡性。服务业将继续加快发展。预计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在未来几年年均增幅在1个百分点以上。服务业加快发展,对增加就业和稳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但也不可超越经济发展阶段,盲目加快服务业发展。要防止服务业发展过快,导致实体经济空心化和劳动生产率降低。要积极引导企业适应新常态经济形势,加快生产、流通、管理等领域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在效率提高的基础上,降低成本,获取利润空间,实现财政收入、企业利润和居民收入的共赢式增长。

以“稳中求进”为基调,供给端和需求端管理要兼顾,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要综合应用,注重发挥配套效应和合力作用。货币政策选择和应用仍需稳健。既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坚持“去杠杆化”、“去泡沫化”,又要保持合理流动性规模,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在操作上,要以提高资金效率,适度宽松、定向宽松、阶段性宽松为原则,积极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MLF)、常备借贷便利(SLF)和抵押补充贷款(PSL)等短期流动性工具,同时要结合国内经济形势变化及国际上货币政策取向,适当降息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财政政策要运用预算、税收、补贴、支出、公债、转移支付等手段,在优化资源配置、调节收入分配、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方面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责任编辑:彭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