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财经 > 宏观经济 > 中拉经贸合作跃级而升之二:产能点亮互利合作

中拉经贸合作跃级而升之二:产能点亮互利合作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5年05月21日21:14分类:宏观经济

核心提示:两洋铁路、高端装备、专项基金——在海外媒体对李克强总理拉美行的报道中,产能和制造业成为高频词汇。这映衬出中拉经贸合作的新趋势:筑牢实体经济合作之基,携手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新华社记者赵晖

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两洋铁路、高端装备、专项基金——在海外媒体对李克强总理拉美行的报道中,产能和制造业成为高频词汇。这映衬出中拉经贸合作的新趋势:筑牢实体经济合作之基,携手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分析人士表示,中拉产能合作不仅契合中拉各自现实需求,也能推动双方实现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为今后可持续增长打下坚实基础。

聚焦基础设施是推动中拉产能合作的立足点。拉美基础设施薄弱,且长期投资不足;中国在基建领域具有资金、技术和装备优势。据测算,为解决“历史旧账”、保障经济发展,拉美国家在2012年至2020年间需在基建领域投资3200亿美元,年支出规模应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6.2%,而近10年这一比例仅为2.7%。

西班牙皇家埃尔卡诺研究所拉美问题研究员马拉默德说,拉美基建市场和中国投资的“联姻”是一种双赢。“中国在基建领域的投资,对渴望资金的拉美国家至关重要。同时,中国建筑企业可与欧美的老牌建筑业巨头同台竞技,这对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中企增强国际竞争力大有裨益。”

此外,产业对接是推动中拉产能合作的着眼点。拉美工业化进程几经浮沉,仅有少数国家拥有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制造业发展极不均衡;而中国工业体系较为完备,部分高端制造业形成了比较优势且产能充裕。

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拉美各国纷纷进入“进口替代工业化”阶段,关起门来发展民族工业,但成效不大。随后,拉美开始“去工业化”,制造业急剧萎缩,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1980年的27.8%跌至2009年的15.3%。

拉美开发银行行长加西亚认为,拉美“去工业化”与当时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长期维持高位有关,使资本过度向能源资源类产业集中,从而打击了制造业。如今,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到了重振制造业之时。拉美国家应加强与中国的产业合作,学习中国吸引外资并提升竞争力的成功经验。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所所长吴白乙说,对想要摆脱资源出口依赖、实施“再工业化”的拉美国家而言,中国转移的产能绝非落后产能,产能合作领域前景广阔,但前提是需要全面和更加深入的相互认知。

从地铁到渡轮,从安检设备到起重机,中国装备在拉美赢得了口碑。如今,中国品牌的起重机已占巴西85%的市场份额。高铁、特高压和核电技术有望成为中国装备走进拉美的新动力。

还有,拓展区位优势是推动产能合作的支撑点。中拉区位优势明显,互为重要市场,两者人口相加占到世界人口的近三分之一。同时,具有消费能力的中产阶层不断壮大,预计到2020年中拉中产阶层人数之和可达8.5亿。

拉美多国与美国签有自由贸易协定或关税优惠协定,中国则与东盟建有自由贸易区,可相互借重,产生积极的外溢效应。对此,联合国拉加经委会国际贸易与经济一体化部主任罗萨莱斯认为,拉美国家应强化与中国的经贸合作,积极融入亚洲价值链,更好地分享发展成果。加西亚则建议中国企业深耕拉美,并积极利用拉美这一跳板,放眼整个西半球。(完)

[责任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