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财经 > 宏观经济 > 林毅夫: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应抓住向外转移窗口期

林毅夫: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应抓住向外转移窗口期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5年07月01日20:50分类:宏观经济

核心提示: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林毅夫6月30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国际转移的窗口机遇期已经到来,中国大多数中低端劳动密集型企业如果不主动适应潮流,向低收入国家转移,五至十年内就将在国内消亡。

新华社记者许林贵 梁尚刚

亚的斯亚贝巴(CNFIN.COM / XINHUA08.COM)--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林毅夫6月30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国际转移的窗口机遇期已经到来,中国大多数中低端劳动密集型企业如果不主动适应潮流,向低收入国家转移,五至十年内就将在国内消亡。

林毅夫是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参加对非投资论坛时接受记者访问的。林毅夫说,随着工资上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会逐渐丧失,一部分企业可能升级为高端制造业,以适应国民收入增加后市场对高端产品的需求,但绝大多数中低端制造业企业,不管其产品是内销还是出口,都只能转移到低收入国家去。

林毅夫说,到2020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预计可达12615美元,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而纵观世界,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高收入国家没有生存空间。

“劳动密集型产业国际转移的趋势不会改变,如果我们的企业不转移,就会'死’在国内,而劳动密集型企业会在发展更慢的发展中国家冒出来,”林毅夫说。

他认为,现在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国际转移较慢,是因为这些转移目的地市场的产业链尚未形成,先行一步的港台和韩资企业会起到“催化剂”作用,让整个过程提速。

林毅夫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转移到大陆的港台和韩资企业大多已开始把生产线转移到越南、老挝、孟加拉国等东南亚国家,也有一部分转移到非洲。这些企业已经是第二次转移,相对而言比较容易。但大陆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面临第一次转移,由于没有经验,且对国际环境了解有限,相对困难较大。

针对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去向的问题,林毅夫表示,相对于东南亚,非洲从长远来看更有可能承接中国的产能。以成衣产业非常成熟的孟加拉国为例,孟加拉国成衣产业工人15年间从50万增至300万,劳工短缺问题凸显,工资虽低但增长很快,已有孟加拉国制衣厂落户成本更低的埃塞俄比亚工业园。

关于非洲国家在此过程中面临的机遇,林毅夫说,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等经济体都是抓住了二战后劳动密集型产业国际分工转移的机遇期,才取得了之后二三十年的高速增长。埃塞俄比亚可参照中国改革开放经验,筑巢引凤、招商引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把中国产业承接过来,实现20年至30年的高增长。

谈到中国企业如何更好地转移,林毅夫说,中国企业已掌握订单、技术及管理经验,只是尚未做好向外转移的准备。如果政府因势利导,效仿新加坡与中国合办苏州工业园的经验,建立以地区或产业划分的工业区,推动企业抱团出海,并辅以必要政策支持,就可扫清产能转移道路上的障碍。(完)

[责任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