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昆山以创新之手“转”动升级之“纽”

新华社记者刘巍巍

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今年1—6月,江苏昆山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2%,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全市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比去年提升2.3个和1.8个百分点,主要指标可圈可点……记者近期在当地采访发现,转方式、调结构,是昆山适应经济新常态的根本之策,该市以创新之手“转”动升级之“纽”成效初显。

——“产业航母”崛起

昆山高新区机器人产业园,仅用1万多平方米的孵化器、5万多平方米的加速器,就吸引了76家机器人研发、生产企业进驻,每年创造300多亿元产值,是这个市特色产业园区快速发展的缩影。

苏州市副市长、昆山市委书记徐惠民说,发挥市场、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昆山要走一条以质量效益为导向、自主创新为动力、绿色发展为路径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

为此,昆山搭建工研院、清华科技园昆山分园、南大创新研究院等创新载体,人才贡献率达47.1%,高层次人才规模和质量均居江苏省县级城市前列。

人才、技术的集聚,助推了昆山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昆山开发区以光电产业为核心,向产业高端化快速迈进,光电产业园区目标3000亿元年产值;综合保税区不断向保税物流、货物贸易、展览展示等功能拓展;花桥经济开发区作为产业转型示范区,位居“中国服务外包园区10强”第二名,成为国家现代服务业试点单位;昆山高新区于2010年获批,为全国县级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现已成为新兴产业的试验区,拥有小核酸、机器人、新能源等10个特色产业基地,集聚了全市7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80%的研发机构和专利授权、90%以上的各类科技人才。

2014年,昆山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6个百分点;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提高2.1和2.6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这些指标持续上扬。

——抓牢创新“牛鼻子”

早前从事IT代工的台企研华科技,现已成为世界领先的创新嵌入式产业电脑、自动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以生产高度数字化、网络化、机器自组织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形态,在研华车间触手可摸。

截至目前,昆山累计批准台资企业4507家,总投资额552.4亿美元。但以代工为主的IT产业,始终居于微笑曲线的低端,如何破题?昆山开出了“创新动车组”:复制自贸区新政,融入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用足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特殊政策,《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六年行动计划》带动台企转型风起云涌。

两岸的智慧为昆山台企转型增添了新的血液。截至6月底,共有259家台资企业集团开设人民币双向借款账户,双向借款规模达149.6亿元;超过50家台企设立或筹建大陆投资、营运、结算中心。面临宏观环境的种种不利,前5个月,仁宝集团外贸进出口逆势增长25%,纬创集团增长5%。

在民企,创新同样成为“习惯”。好孩子集团研发出“口袋式童车”,重量之轻打破吉尼斯纪录;天瑞仪器创造了从一个人到一个车间再到一个上市公司的传奇;震雄铜业产量悄然坐上了全球第一把交椅,年销售近160亿元……

——既要“容积率”,更要“产出率”

“土地账”“人口账”“生态账”“公共服务账”“差距账”……通过一本本账,昆山人“算”出了瓶颈所在,“算”出了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紧迫感。

一段时期以来,昆山连续出台转型升级创新专项资金,每年20亿元引领企业创新发展;出台“机器换人”计划,为企业转型助力;出台科技小巨人培养计划,走“昆山智造”之路。昆山还利用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助推”和“倒逼”转型升级。配套“六年行动计划”出台的《关于加快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意见》,最大亮点是两个“零增长”:“至2020年末,全市建设用地总量不超过2014年,实现建设用地规模'零增长’”“除市政功能设施建设外,实现项目新增建设用地'零增长’”。

两个“零增长”让昆山发展质量和效益双提升。昆山计划每年盘活利用存量建设用地6000亩以上,到2020年,腾出发展空间15000亩。引进的项目不仅要符合环保标准,且要符合产业方向;不仅要考虑经济“容积率”,而且要计算亩均“产出率”。今年上半年,昆山内资工业项目投资强度达到460万元/亩;外资工业项目投资强度达到70万美元/亩。在城市化率已达70.5%的昆山,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也有风景依旧的小桥流水,有高耸林立的工厂,也有绵延成片的农田。徐惠民说,村落和农田作为江南水乡风貌的“最后记忆”、人居生态环境的“最后底线”,必须要呵护与保存,这是昆山从头越的起点和创新发展的基点。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