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财经 > 产业经济 > 出境游变“出境购”,促“消费回流”需内外兼修

出境游变“出境购”,促“消费回流”需内外兼修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5年11月11日20:08分类:产业经济

核心提示:专家认为,“高端购买力”持续外流,折射多个问题。他们建议,通过完善税收调节等政策、增加群众购买意愿较强的消费品进口等方式,满足群众“消费升级”要求,引导消费回流。

新华社记者傅勇涛、邓中豪、周琳、凌军辉

天津(CNFIN.COM / XINHUA08.COM)--记者在日本、法国、西班牙、奥地利等国采访发现,我国游客在他国扫货购物,展现强大购买力。

“高端购买力”持续外流

专家认为,“高端购买力”持续外流,折射多个问题。他们建议,通过完善税收调节等政策、增加群众购买意愿较强的消费品进口等方式,满足群众“消费升级”要求,引导消费回流。

记者采访了解到,我国游客出境“扫货”,“跨境消费”年超万亿元。

记者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的名品集中区看到,普拉达、LV、爱马仕、芬迪等名品店内,前来购物的中国游客络绎不绝。在芬迪品牌店,来自南京的王小姐买了两个包,消费折合人民币3万元左右。

“一个7000多元的小包是替朋友买的,一个大包2.4万元是给自己的生日礼物。”王小姐说,“两个包在国内购买需5万元以上。”

在德国法兰克福机场,记者看到,免税店挤了不少中国游客,名牌手表、名牌服装等被抢断货。日本旅游协会统计显示,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约40万中国大陆游客前往日本旅游,在日本消费折合人民币约53亿元。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出境游人数和购买力已连续三年居世界第一。

记者采访发现,我国游客出境购物从高端名牌箱包、服装、首饰,向面膜、牙膏、药品、食品、电饭锅等扩展。记者在东京一家免税店看到,店内的面膜、药品等刚刚放货就被中国游客抢购一空。

在西班牙、奥地利等国家的一些生活超市,常常出现中国游客身影,他们在那购买刀具、洗衣粉、厨房清洁纸巾、食物保鲜盒、儿童玩具等。

在上海市一家银行供职的王女士国庆期间在东京花费4万元人民币购买药品和家具等。

值得注意的是,“跨境消费”正由一次性消费向长期代购转变。记者在国外采访了解到,不少中国游客在境外消费后,通过导游代购、互联网代购、朋友代购等途径将“跨境消费”转变为长期消费行为。

天津市民庞女士说:“我从澳大利亚旅游归来后,就通过导游代购澳大利亚的营养品。身边有朋友赴日本旅游归国后,便推荐日本的牙膏等日用品,我们家的很多日用品是从日本代购的。”

“内需外流”折射产业困境

专家认为,“高端购买力”持续外流,既有国内外产品“价差大”等原因,同时折射出我国高端零售行业和产业界在应对“消费升级”方面存在的不足。

相关数据显示,手表、箱包、服装、酒、电子这5类产品的20个品牌高端消费品,中国内地市场价格比香港高45%左右,比美国高51%。一位海关人员介绍说,海外代购中介费用一般占商品价格的10%左右,即便如此,对消费者而言,仍有很强的吸引力。

专家认为,随着关税不断下调和消费者税率税目调整的不断“放风”,进口化妆品等奢侈品在国内售价已有所松动,但税率不同对售价仍有影响。此外,运营成本也对售价有较大影响。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税务教研组组长汪蔚青说,零售价中除了税还包括渠道、房租等运营成本,厂家追求的毛利率等。

国外品牌卖方占据定价主导权也造成同一产品在国内外价格天差地别。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说,税负一般只占奢侈品成本价格的1/10,价差绝大多数是产品的毛利。“我曾调研过一款高端的面霜,在上海商场售价1500元人民币左右,其在海关的报关价为7美元。”

另外,以免税店为代表的国内高端零售业对吸引“高端购买力”回流尚未起到应有作用。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夏锋认为,目前在海南实施的“离岛免税”购物还处于试水阶段,对消费者购买的品种、次数、数量等限制较多,从单纯的购物角度来说,海南的吸引力不及国外品牌的直营店。

此外,随着物价水平提升,不少“中国制造”价格提高,但品质和品牌形象并未同步提升,造成“性价比”相对不高。

记者采访了解到,今年初曾盛行的“日本马桶盖”很多是在中国生产的,但不少消费者仍然愿意到国外去购买,这一现象在母婴、家居、食品药品等与健康相关的行业较明显。周婷认为,部分产品标准和质量管控不如外国等问题,导致消费者对国内商品的不信任。

记者曾采访儿童汽车安全座椅行业,数十个安全座椅品牌中,记者看到有不少品牌宣称自己有英国、法国、意大利等的“血统”,其中,不少是在国外注册,但产品从设计到生产加工都是在国内完成的。

“内外兼修”引导“消费”回流

专家认为,“购买力”外流,折射我国零售业和制造业发展状况无法满足“消费升级”要求,需重视。

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研究部副主任赵萍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情况下,扩大内需对稳增长有重要意义。消费增长不仅要依靠国内的部分,还要增加本可以回到国内的境外消费部分。

专家建议,应围绕满足消费升级要求,通过完善税收调节等政策,增加民众购买意愿较强的消费品进口,丰富国内消费者购物选择。

赵萍说,允许出境国内旅客在市内免税店购物的政策已在美、韩、日等国实行,尤其是韩国,市内免税店是其免税业态的重大组成部分。未来中国的免税政策应同时向国人开放,多元推进免税业务,在国内出境游客居多的主要商业城市发展市内免税店,允许即将出境的国人在市内免税店购物。

此外,要加强高端零售业发展,引导国内零售企业尽快摆脱“菜市场”的经营方式,增强高端零售业的竞争力。

引导“跨境消费”回流不应仅满足于增加消费,而应惠及整个产业链,从根本上说,应当提升“中国制造”的水平,走“精品工业”路线,使“中国制造”“中国品牌”真正受到国内高端消费者的认可。

“现在是消费需求已经升级了,但产业升级没有跟上。”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国际精品品牌管理专家卢晓说,“改进中国产品需要走精品发展路线,走高附加值,打造品牌为核心、市场为导向的商业模式,努力打造精品。”(新华社专稿)

[责任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