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财经 > 产业经济 > 船舶海工产业以三大创新促转型升级

船舶海工产业以三大创新促转型升级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5年11月13日15:41分类:产业经济

核心提示:船舶与海工装备作为兴海之器,已成为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推进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抓手。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在我国制造业体系中船海工业有望率先做强,企业应尽快对接国家战略,通过技术、设计和金融服务三大创新,突破产业发展困境,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我国由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转变。

新华社记者朱海峰

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方向。船舶与海工装备作为兴海之器,已成为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推进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抓手。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在我国制造业体系中船海工业有望率先做强,企业应尽快对接国家战略,通过技术、设计和金融服务三大创新,突破产业发展困境,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我国由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转变。

日前在上海举办的船海工业绿色发展与智能制造研讨会上,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缪国平表示,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发展,我国基本建立门类齐全的船舶工业体系,造船产量持续增长,船海工业成为机电行业中重要的出口支柱。当前,除豪华邮轮等一些特殊船型外,我国已具备设计建造各类军用舰艇和民用船舶的能力,如LNG船、超大型原油船等。其中,船用柴油机、甲板机械等产品的制造水平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海工装备制造方面,3000米水深作业的“海洋石油981” 钻井平台成功打破国外在深水钻探领域的技术垄断。因此,到2025年我国有望成为世界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的领先国家,实现船海工业由大到强的质的飞越。

“当前全球经济放缓导致我国船海工业面临严峻挑战,因此探索发展新思路、新举措已成为船海企业转型突围的重中之重。”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圣坤指出,船海企业亟需进行全方位的创新,在科技、管理、设计、产品、环境、文化、人才、服务、体制机制等环节实现一系列的变革。

一是技术创新,用互联网技术重塑船海产业格局,推进智能化制造。具体包括:搭建船海工业的大数据信息平台,研发标准统一、内容全面的数据搜索、挖掘、分析、建模、评估和应用的服务系统;加强船海企业、互联网企业和科研院校的深度合作,建立跨单位、跨行业、跨界联合的船海工业创新中心;用物联网技术再造船海工业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推进船海工业4.0和智能制造。今年10月底,国内首个工业4.0智能工厂实验室在同济大学落成,该实验室宣布将与中船集团合作研发智能船厂项目。“今后智能船厂的生产不再千篇一律,而是根据互联网、智能机器人,随时对安全性、舒适度和实用性进行调整,客户可以随时参与船舶设计、制造,并以模拟技术亲身体验船的性能。”同济大学教授陈明说。

二是设计创新,打造船海工业核心竞争力。“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培养我国制造业的品牌产品,形成品牌效应。品牌就是“设计创新+精心制造+优质服务+文化内涵+策略营销”,其中设计创新是首要任务。过去五年,我国船海产业规模快速扩张,但在全球范围内仍处于产业链中低端水平,在一些关键产品和环节上我国船海企业普遍不具备设计创新能力。因此,选好引领项目和突破产品、加快培育企业设计创新能力是船海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未来企业应抓住集装箱船、深海钻井平台和豪华邮轮建造的契机,通过海外并购、合资合作、自主研发等方式提升设计能力。振华重工海上重工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刘远表示,中交集团此前在美国成功收购海洋工程设计公司F&;G,为我国海工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完善自主设计能力打开了思路。作为中交集团的下属企业,振华重工正在携手F&;G共同设计深水钻井船,有望建成国内首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水钻井船。

三是金融服务创新,用体制机制创新打破资金制约。随着全球经济放缓,船海企业出现不同程度的业务下滑,银行等金融机构逐渐收紧银根,这让企业面临较大的融资难题。因此,应加快创新金融服务和融资渠道,建立国家资金支持引领性、基础性研究项目,鼓励银行资金扶持有特色、有创新、有市场的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同时引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优化行业构成。另外,在人才建设方面,要“抓两头、带中间”,既培育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和专业知识的企业家,又要加强技术工人的专业素质培养,通过引进一流的管理、技术人才逐步建立中坚的骨干研发团队,发挥好智库和研究人才的作用。

[责任编辑:尹杨]